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1号会议室>>的评论之四

(2006-12-09 16:40:52)
分类: “1号”作品的最新评论

     我读《1号会议室》               

 

(北京)雷达

    经营一部雅俗共赏的长篇小说是陈玉福的多年夙愿。他写过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但他还是把创作长篇视为对自己能力的重要挑战。长篇小说《l号会议》(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便是他交给读者的一份不错的答卷。《l号会议室》一经出版.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读者是一部文学作品优劣的最好评判者。在短短的半年当中,《l号会议室》连续印刷了7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盗版《l号会议室》满天飞,作者本人和出版社收集的盗版版本达五种之多。甘肃作家的作品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量的盗版,尚属首例。

    作为甘肃大地上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陈玉福的创作激情一直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契机为源泉.他的作品中充盈着对时代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情。他比喻他的创作像他家乡的"编筐"一样.是一种一丝不苟的辛苦劳作,在谈及这部原标题为《都市英雄》的长篇时.他流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情.一种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这可能正是促使他完成这部作品的深层动力。《1号会议室》里既有他着刀刻画并深情讴歌的都市英雄,也有他尽情揭露和无情鞭挞的都市渣滓。小说围绕以于波为代表的新城市一班人,从机关、企业、学校到街道、家庭.从各色各样的政府官员、黑社会头目、商场投机家到纵情声色的沉沦者.小公务员.小市民男女等等.展现出一幅西部都市在商品大潮中轰然前进却有鱼龙混杂的光怪陆离的真实场景。作者当然并未停留在五色杂陈的现象展览上.全书突出了优秀领导干部和公安干警的动人形象.遂使邪不压正,正气浩然。作者决不故弄玄虚.或靠玩弄故事圈套吸引读者。他很直观也很直接地将自己的观察和爱憎坦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既是某种弱点.又显示出真诚的力量。他对现实生活的把握,与其说是一种审美过程,不如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宣泄,作家的一腔热血和金石般的赤胆忠心,融人到了作品的形象系统之中,作家就是如此勇敢地闯人善恶并存的社会深层.发掘着生命价值和人格理想。

    甘肃作家在长篇创作方面还比较薄弱.能在作品中将当代生活和历史变迁熔于一炉。形

成较大分量的作品尚不多见。《l号会议室》显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一位公安厅厅长看完作品后撰文"希望全体公安干警读一下《l号会议室》";作者母校兰州大学师生则说《l号会议室》描述的是一场"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西北师大的教授给此书的定义是"得民心青得读者"。当然了.《l号会议室》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从语言到结构,艺术化、心灵化的程度还不够。在人物刻画方面,失之平面化,在总体架构和细部雕镂上.还较为粗放等等。但是,应该看到.这仍然是一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究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潮流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话,研究社会,研究一切人.保持了对社会矛盾和人心变异的敏感。从诸多细节的生动性来看,作者不仅是旁观者,且是亲历者,他对他的描写对象极为熟悉。甚至他就是其中的一员,我想,也许有的作家比陈玉福在技术上更熟练,但他却不一定能写出《l号会议室》这样的好作品。想要产生充满活力的作品.当然首先需要寻找充满活力的作家。

 

     

                                      《小说评论》2001年第5期、《甘肃日报》200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