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1号”作品的最新评论 |
陈玉福先生在众多的西部作家中并不显山露水,这既是指他的创作个性和文学取向,也是指他的作品风格和表现技巧,熟悉他创作经历的人谓之诚实和朴实,难得见他有什么作品运用什么时髦的先锋技法,这虽说不能贸然称之为优点,但至少说明他在创作上是忠实于生活忠实于灵魂的。放眼西部作家群体,豪放大于婉约,主流是豪侠风骨,陈玉福先生承继了这一风范,在两部讴歌英雄主义的长篇中向我们展示了深蕴于西部民众中的正义和良知的深厚基础。说实话,以陈玉福先生现有的创作实力,他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拓宽题材,应该写出更有力度和深度的作品。据我所知,陈玉福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乐观主义者,他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境和苦闷都抱着一种超越的态度,所以在《1号会议室》和《1号考查组》中,他向人们展示的是不会被黑暗淹没的光明。他在后一部作品中所刻画的吕黄秋让人不由得想起眼下正躲在加拿大的厦门远华走私大案首犯赖昌星,吕黄秋在国外的东藏西躲和最终被独臂英雄汪吉湟智取擒拿的过程是作品中一个较有可读性的看点。据说在当地报纸提前连载期间,《1号考查组》在读者中的影响高于原先同样连载的《1号会议室》,重要原因就是这部作品写出了普通百姓所关注的许多大话题:腐败是如何渗透到大小官场的,失控的权力和金钱是如何让人性落下病根的,爱情、家庭和性的冲突与统一,血债累累的黑恶势力是如何得到清算的,民心这杆称到底有多重,邪恶被包装得再美也必将被正义之剑挑下画皮……西方大哲克尔凯郭尔说过"信仰就是激情",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陈玉福先生的长篇小说为什么能够在还有略显不足的情况下能持久地赢得读者的心灵回应。英雄主义是陈玉福先生作品的主旨,这个出生在甘肃武威的农家后生正是以英雄主义情结打造自己的文学基石的。这些年他一个人单枪匹马走南闯北,经历了太多磨难,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一个需要英雄呼唤英雄同时也能创造英雄的年代,作家的社会良心里必须对英雄和英雄主义保持沉甸甸的敬意,否则我们手中的笔就会折断或变成空心芦苇。"
2003年10月《兰州日报》《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