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印度见闻
(2023-10-08 10:17:24)
标签:
情感文化原创 |
分类: 3散文 |
小学三年级读完《西游记》时,我暗暗在心里说:长大后一定去印度看看。2018年4月18日这天,我真的来到了印度。当大巴停在新德里莲花大酒店门前,印度导游告诉大家:今晚就住在这里,明天上午参观莲花庙和甘地陵。我一听“莲花庙”三个字,顿时眼里发光,随即问了一句:真的?莲花,中国南方的夏日里,何处不见这些圣洁的花朵?传说观音菩萨经常脚踩莲花,行游四方,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莲花庙,便是一座与观音有关的寺庙?行前,我查阅了资料,知道印度的佛教遗址主要在恒河流域,若能在印度北方也能亲身感悟佛教的慧光,那可是天赐的缘份!
翌日上午,天晴气朗,风淡云轻,大巴载着我们穿城过街,来到了一座白色的高大建筑面前。印度导游指着这幢建筑说:它就是印度著名的巴哈庙,始建于1986年,身高34.27米,底座直径74米。因外形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印度人又叫它莲花庙。原来庙名只是缘于外形,而不是与佛教有关?我的心里顿时生出了巨大的落差,再仰望那高大白色的穹顶,眼里虚虚的,不知要将自己的心思落到何处。与自己的落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天参观莲花庙的人却很多很多,乌油油的人头一排一排地裸露在大庙前的台阶上,仿佛等待着某位大人物的召见。哦,哦,他们进去到底要看什么呢?我不解,双脚缓缓地向前挪动着。好不容易靠近大殿门口,工作人员又要求我们脱鞋,方能进庙参观。哦,脱鞋?我当即嘀咕开了,莫非莲花庙是皇家寺庙?记得那年我们参观泰国王宫,工作人员便要求我们脱鞋进殿,以示对国王的尊敬。进殿后,能看到许多壁画和难得一见的皇家饰品。现在这莲花庙内,莫非也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藏于其内?若真这般,也不虚此行呀!这般思忖着,盼望着,移动的脚步顿时轻快了许多,不似刚刚排队时那般沉闷与寂寞了。
岂料进殿后却令我大失所望,环顾殿内,不仅未见一幅名贵的壁画与文物,更未见一座佛像或其他教义的雕像供奉其内,只有一排排普通的座椅呈扇形排开,表情单调地瞪着高大的白色穹顶。座椅上,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他们的肤色各异,身着的服装也五颜六色的,很难判断他们属于什么宗教信众。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全都在认真地听着台上的一个人讲着什么,其神情之严肃,绝不亚于听某位大师布道。那人下台后,又有一个人走上台来,面对着听众继续哇哇地讲着什么。
这是寺庙吗?我的眼里射出了惊愕的目光,心里也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疑问或不解,扭头向印度导游寻求答案,他似乎早猜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向我解释道:座椅上的听众,有印度教信徒,伊斯兰教信徒,还有佛教信徒,台上演讲的人则是他们其中的代表,全都讲着自己修行的心得体会。若你现在突然产生了什么想法,也可走上台去说说。这便是莲花庙的特色。哦?原来是这麽一回事!我的双眼瞪得更大了,这,这……不就成了各宗教信众交流的场所吗?怎叫成了庙?而且是不同的宗教信徒聚在一起,互相诉说着各自的心得体会,这便是印度的特色?记得孔雀王朝时代,印度的阿育王曾将佛教尊为国教,印度的国人几乎全都崇信佛教。可后来伊斯兰大军攻入印度,几乎将佛教寺庙经书毁于一旦,将僧侣信众屠杀殆尽,这是多么大的仇恨与灾难!数百年后,佛教信众的后人难道全忘了这些屠杀?伊斯兰信众也会轻易地与佛教信徒共处一殿畅叙心得?
太多的不解,太多的疑问梗在心头,很想跟印度导游探讨一下,又怕跟他争论起来,嘴巴嚅动了几次,愣是没说出来。算了吧,还是自己慢慢消化。出来旅游,总有许多弄不明白的事,难道都想当时弄清楚吗?
瞅着大殿内乌泱泱的人群,继续认真地听着台上人的演讲,我的心里难免又这般思忖着,或许他们因为现实生存的需要,不能不这般做?或许这般的场景,暗含着他们心中的某个期盼与憧憬?宗教,又恰恰是开示善开示和谐的信仰,难道要让仇恨世世代代在民众中接续下去?那可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接着游览甘地陵,我似乎对莲花庙现象,有了一点理解,但又未能完全理解。慢慢消化吧。我对自己咕哝了一句,默默地告别了甘地陵。
下午游览印度的著名景区阿格拉城堡,次日游览闻名世界的泰姬陵时,则完全给了我们另一番景象,让我们近距离地领略了印度古代王室的生活场景及精神走向,内心的思绪也随着场景的不断变换而变换。那古褐色的城堡,高高的白色圆形尖顶,仿佛将梦幻与历史,悲壮与残忍,集中地浓缩在一块块坚硬的城砖上,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上。我们在此拍摄,仿佛要将一段历史,永久地保存在现代科技的记忆里。
而这城堡的主人,印度莫卧尔王朝第五代君王沙贾汉,透过奢华豪侈的镶钻寝宫,曲径通幽的美丽回廊,青翠欲滴的草坪花园,强烈地展示了他曾经拥有的富贵与王权,霸气与豪放,柔情与衷畅。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幻想周边的国家都能臣服于他,是一位典型的好战国君,嗜血动物。然而对于爱妃,他又极尽缠绵,忠爱有加,竟不顾国库空虚,财政匮乏的囧境,硬要为死去的爱妃修建另一座黑色的泰姬陵,与原先修好的白色泰姬陵遥遥相对。幸被儿子阻止,囚禁于宫,才避免了一次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晚霞掩映下的古堡,悲壮而又沧桑,适时地讽喻了这位曾经辉煌过的君王;厚重庄严的王宫,也似在暗喻王朝兴替的命数。
而沙贾汉被囚禁的忏悔室,小得只能容下他单薄的身躯。四壁白色到顶,一览无余,人坐在里面,如同一只狗圈在其中,每日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哪怕你曾是君王,一旦大权旁落,你的命也只如草芥一样,丝毫没有半点尊贵可言。只是身坐忏悔室的他,是否喊过,哭过,闹过,种种的憋屈与不适,会在瞬间爆发?坐长了,坐久了,是否有一天终于明白:这便是命?曾经的辉煌,已化为灰烬。憋屈,又怎样?不甘,又怎样?能让王权重新回到手中?爱妃啊!一幕幕曾经的过往,在他心底泛起;一朝朝花前月下,在他的脑中浮现。从今往后,他只能以回忆充饭,拿追慕当羹。而室外,晚霞落在怀旧的地上,犹似一匹绸缎重重地遮盖住了一场曾经卸下的大幕。
而在白色的泰姬陵里,我看到有两具颜色相同的棺椁,一高一低,呈梯状安置在庄严幽静的大殿内,象征生前沙贾汉与爱妃形影相随,死后依然不离不弃。殿外,两根对称的白色尖顶圆柱,象征了他们生死相恋的不二化身;碧水清池,则是他们爱情缠绵不绝的具体见证。整座泰姬陵,仿佛都在为他们的爱情,继续绽放爱的花团。一排排松柏,一条条花径般的走廊,宛若二人继续身临其境演绎活的爱情剧。
只是陵寝内的光线有些暗,好似兆示了沙贾汉内心的忧愁与哀伤,而参观者大都有些动容,既为沙贾汉独特无二的爱情,又为内心的情感涟漪与唏嘘?毕竟纯粹的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共情的部分!
【完】
(约2700字)
(此篇已被《武汉文学》推荐)
前一篇:【原创诗歌】:广场漫步
后一篇:【原创小说】追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