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觉醒》再次祭起“异形”模式,套路简单,但恐怖效果优良

http://p3.pstatp.com/large/213900011e96c89518fd
先说一说电影院里的观看效果。
边上的一位父亲带着七八岁的小女孩,忍受不住电影里扑面而来的恐怖,在放到第一个宇航员被外星生命杀死、鲜血四处飘散的场面之后,离开了影院。
如此血腥的场面,确实不适合小孩观看。
而作为个人,觉得这正是《异星觉醒》的长处。它能够把观念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中,去感受到电影里有意传导出的真实的氛围。至少电影意图想给观众传导的内容,电影都表达到位了。
http://p1.pstatp.com/large/213900011eb62176ca11
今年在电影院里看的一些好莱坞影片,大多无聊至极,令人昏昏欲睡。《超凡特工队》里的阴暗晦涩,让人不知其所以然,《金刚》续集情节老掉牙,整个电影节奏按部就班,毫无新鲜感。上一周放映的《亚瑟王》在本周已经不见排名,电影过于炫技,把一个好端端的史诗式的历史影片,给搞成了一个实验电影。
以上这些影片,都是三D风格,而《异星觉醒》却是二D影片,虽然少了一些身临其境感,但带来的好处,是优质而清晰的画面,想想三D影片并不是战无不胜的。三D影片是以牺牲画面的清晰度为代价的。
《异星觉醒》整个电影,给人的感觉是,间不容发,整个电影张弛有度,全片贯穿着一种渗透在灵魂里的恐怖。这就是电影里的那个异形不知从哪里出现的无孔不入的恐怖感觉。
http://p1.pstatp.com/large/212d0003d78271d51215
整个电影的音响效果十分杰出。当异形出现之前,超低音的无旋律噪音,营造出一种持久的亟欲爆炸的临界声响,把观众的情绪不断上提,制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大压力。当异形撞击的声响,如期而至之后,观众感受到的是声画配合达到的一种暴响的释放,让观众一直提防着的无声的惊吓化成“尖叫”的呼喊。
而一旦异形展开它的强势的追逐之后,电影的音响便化成排山倒海的冲激声浪,渲染出那种步步惊心的队列式步伐整齐的合力,压向空间站里的每一个存在着的活人,也压向观众。
很少能够看到一部影片的音乐能够谐和进它的电影叙事主线,充当电影里的一个情节推进引擎,而《异星觉醒》可以说是在这个小制作的影片里,驾轻就熟地做到了。
http://p3.pstatp.com/large/213f0003f3009ce64142
其实,《异星觉醒》这样的电影并不好拍。因为它的空间太狭小,全部的场景都是在一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未来的环绕地球的太空站,可以说是螺丝壳里作道场,但电影拍摄的却相当手法地道。
对比一下张艺谋的《长城》,虽然这部中国商业片有一个巨大的故事展演空间,但整个电影却给人一种重复累赘的感觉,张艺谋多此一举的冗赘的交待,导致电影镜头的滑稽,可见,张艺谋并不能完全适应好莱坞电影的生存技法。
而《异星觉醒》显然在这里深谙商业电影的拍摄手法。整个电影虽然空间局促,但镜头却有意采用了特写镜头,把人物的面部表情放在银幕的核心位置,所以整个电影里,我们固然可以看到有全景式的场景,但一旦在激烈的内心冲突的时候,就把镜头放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这有利于遮蔽掉电影里狭小的空间站带来的单调与重复,从而延伸出无限的空间。
http://p1.pstatp.com/large/22c6000310df1a2e379c
电影里有一些两个人的交流场景,给人印象深刻。一直活到最后逃脱时空的男女主人公,电影给予了他们较多的内心交流镜头,从开始两个人之间的暧昧的惺惺相惜,到最后时刻冷冻状态下的依依惜别,电影在这里放缓了异形追逐场面的紧张激烈,为电影注入了足够的撑持住精神内核的温情脉脉的段落,也让电影里的纯粹的恐怖氛围中荡涤着一种人文精神的温馨感,而正是这些场面与段落,能够让观众代入自己对他们认同的情感,从而更能感同身受人物的精神痛苦与恐怖。
这一点是好莱坞电影的恐怖片里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比较一下中国的恐怖片,电影里的那些人物,都给人一种冰冷、生硬的感觉,首先这些人物就缺乏观众的认同感,当他们遭受到恐怖威胁时,观众只能是冷眼旁观,根本不会代入自己的情感。
在影片里,空间站里的逐一被异形吞噬掉的宇航员,还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了他们的性格,而他们在这一个集体中表现出来的无一不是自己对这个集体的护持,以及从中体现出的牺牲精神。
面对着异形的无所不在的恐怖压力,人类的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恰恰构成了整个电影里强烈反差的人类社会的价值意义,从而更加凸显出与异星生命之间的角逐与对立的本质性迥异。
第一个冲进实验室的宇航员罗里,也许称得上有勇无谋,他太迷信自己的力量,他能够只身在空间站的外面,接过直射而来的太空舱残骸,显现出他的足够的操纵世界的能力,但他无疑夸大了自己身上的力量,而这样的以硬碰硬的人,往往会最先遭受折戟深沙,所以在第一轮交手过程中,就被异形轻而易举地给吞噬了。
http://p3.pstatp.com/large/22c6000310fa9960e1e6
而俄罗斯女宇航员在同样的试图连接通讯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异形,她身上焕发的是一种鲜明的牺牲精神,当意识到异形也想重回太空站,她放弃了自己的生,而选择了与异形的同归于尽。虽然她没有达到目的,但她的身上散发着一种集体至上的崇高精神。
http://p1.pstatp.com/large/22c8000123285f85325b
男女主人公在最后的选择中,他们采取的同样是一种牺牲自己、保护地球的选项。这种选择,在最后阴错阳差中,导致了异形成功地来到了地球,给影片划上了一个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式的结尾,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始终保持着一种超越了纯粹感官刺激之上的清醒感,知道怎样地坚守着绝不给观众开启一个廉价亮色结尾的底线。
特别是男女主人公在相互沟通过程中,运用了生活在地球上时的童年的记忆,包括那道具般多次在电影里出现的童书,都意味着他们的身上烙印着地球上的鲜明的痕迹,而这些价值元素在他们的谈吐与思想中的出现,正是他们在结尾处毫不犹豫地牺牲自我、保护地球的动力与动机所在。
http://p3.pstatp.com/large/22c700030c7ba7b58796
为了让人类与异形在太空站里的角逐更加富有真实感,影片的画面也是可圈可点。暴露在太阳光线下的太空站外表的强烈的白色反光,叠印着地球远瞰的风云变幻的巨大背景,还有黑色天空背景上的闪烁的星光,电影通过清晰的画面,把太空站的神奇的瑰丽的景象,陈列在观众的面前,让整个电影蒙上了一种真实的现实感,给予了电影的惊悚场景以栩栩如生的展演的平台。在看惯了大同小异、见惯不惊的怪兽影片之后,再在这样的一部建立在现实场景里的异形式影片里,我们会感到更多的亲近感。
http://p1.pstatp.com/large/22c700030ca6127d932d
影片在有限的时长里,在节奏上松缓相间,能够感受到电影的高超的叙事技巧。追——逃,构成了电影里最主要的角逐动力,每一段这种激烈的流程展现后,便是一段情感的互动,而这一种稍缓了一点的人物内心交流场景,只是为下面变本加厉、接踵而至的新一轮的追逐场面作一个缓冲,同时也是一个新的驱动,电影就在如此越来越绷紧的叙事线上,走向了最终的万般无奈的抉择,让惊悚以必然的代价而收场。没有多少决策的卖弄,没有无是生非的人际间的矛盾,整个电影在最简单的情节碰撞线上把张力放大到极致,让惊悚与恐怖在这部影片中如期地传达给观众,而观众恰恰需要的是这种在电影院里瞬间获得的视觉及背后的心灵快感。
http://p9.pstatp.com/large/213a0004e986a1672d9a
尽管《异星觉醒》有很多的不足,如情节老套,人物作为太过弱智,但是,整个电影还是达到了只要你加入了它的空间,就必须被它拉扯着走的强大漩涡之中。电影用它的画面、音响还有它塑造出的人物,成功地把观众带入了它所打造的时间段里,这样的影片应该是它得意的地方,虽然它留下足够多的BUG让观众在离开之后还津津乐道,而这正是电影趣味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