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当年以女书友口气写的朱文颖的小说评论,算是应差之物吧。

(2015-07-30 12:15:09)
标签:

情感

分类: 书评(小说故事)

在理想与想象中,展现江南女子的兰心蕙质

 

我视文颖为我的长姐。作为一个女性,我喜欢她的小说里的那一点亮色,喜欢她的对人心的不疾不徐的缓缓揭示,喜欢她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江南才有的湿气、暧昧还有伤感。我迷醉在她的特有的叙事氛围里。如果说苏州园林曾经给过我最表层的江南风情感受的话,那么在文颖的小说里,则让看到了江南的真正的骨子里的风雅的精髓。

我很想多读几部文颖的作品,但因为时间很紧,仓促之间,不能全部阅过,实感遗憾。下面,我结合我看的几篇文颖的大作,谈谈我的感受。

一、     文颖的核心主题,始终是一种理想与想象的结合物。

文颖喜欢在自己的小说中,抒发自己对小资姿态的赞美。比如在《莉莉姨妈的南方细节》中,文颖多次称她的母亲为“我那小资产阶级的漂亮母亲有着非常好听的声音”,从文颖的创作态度来看,她更注重的是女人心态的揭示与展开,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表象。我在阅读了文颖的作品后,越来越感到,在文颖的小说背后,始终有一个理想的世界存在着。

可以说,在文颖的小说里,任何时代,任何空间里,里面的人物总涌动着一种不甘于现状、不甘于现实平庸的内在冲动。

我们来看看文颖的研讨作品中的几部短篇。《宝贝儿》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过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但现实中的家庭里的人物,却缺乏心灵的沟通,女主人公不得不移情于一只蜥蜴,与这只冷血动物成了可以沟通的好友,反映出主人公渴望一种超越现实的可以获得灵魂互动的渴望,只有在想象的世界里,主人公才能找到一种平等交融的沟通实在。

在《病人》里,皮皮与小林代表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男性,但都无法在女主人公那里得到认同,女主角心目中是一个名叫乔治的存在,这种想象的产物,寄托着女人公对这个现在世界的反叛与挑战。只有在想象的世界里,才有那种令主人公赞赏与欣悦的精神偶像的存在。小说《哈瓦那》同样如此,里面的现实中的王莲生与洋人比尔同样是两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男人,女主人公的渴望,都不是这些现实的人物,而是一个遥远的国度——哈瓦那,在那里寄托着女主人对现实世事的摒弃与抛却。无独有偶,在文颖的处女作《高跟鞋》中,里面的王小蕊最后也移居了丹麦,那是美人鱼的故乡,小说的结尾,引用了童话的开头与结尾部分: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可以说这种来自于丹麦童话的意象,深刻地影响了文颖的主题立意。在《莉莉姨妈的南方细节》中,我们看到作者的笔下,家族里具有着同样的秉性是父亲与莉莉姨妈,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特征,就是“要离开一种现实、离开一种或许也爱着、或许让人心绪复杂、但是自然也并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而小说在下半部写到现实生活时,文中的“我”很容易与父亲与莉莉姨妈产生灵魂的沟通。

   可以看出,无论是五六十年代那种政治气候异常严峻的时代,还是金钱挂帅、物欲横流的当代,文颖作品的内在骨子里,一直有一种意图超越现实生活的理想的力量,在五十年代的情况下,莉莉姨妈与父亲一起去寻找评弹剧团,那是一种与社会主流不相合拍的怪异行为,但后来莉莉回忆起来的时候,莉莉说:当时觉得非常的苦,但现在却觉得那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间段。而在现实人生中,文颖依旧孜孜不倦地引领着她的笔下的人物,去寻找着理想的天地,哪怕愿意与一个动物获得不一样的心灵天地,像《繁华》中的王莲生一起去寻找一个去了一次再也找不到的神秘古寺。这些种种意象,构成了文颖小说频率最高的主题。我觉得这些寻找理想与想象的主题不断地在文颖的小说中出现着,正折射出文颖内心里那种对理想上下求索的热烈追求精神,虽然文颖不断地用江南的湿度很重的语言,来掩盖着她的这种赋予人物的理想的亮度,但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触摸到文颖内心里的那种温暖与亮色,这使得她的小说,虽然不乏冷酷与锋利的语句,但本质上还是一种好的故事。

由于文颖小说中的这种对理想与想象的坚守,文颖的作品中不乏对现实的批判,几乎每一部小说中,文颖都抨击着金钱给人造成的异化(如《高跟鞋》中的王小蕊为钱而出卖,老魏的四处蒙骗),在《莉莉姨妈的南方细节》里,长辈们对当今社会“越来越看不懂”的直指性的评判,都可以感受到文颖对现实的不妥协的参与性,而这构成了她小说中骨子里的浸润着理想的对现实的解剖。这使我想到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深刻的解剖,我感到,文颖也用她潜伏着的理想、理性与想象的剑锋,解剖着当今世事的众生相,这正是文颖的小说给人一种厚重与现实感的原因。

二、     文颖的叙事风格,折射出江南女子的兰心蕙质

   我很欣赏文颖的叙事风格。文颖的笔调,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收放自如,开合得心应手。她的小说很放得开,有时候,给人一种放马由缰之感,但是文颖就像站在高山之巅,操纵着千军万马,纵之千里,又收之毫厘。最新作品《莉莉姨妈的南方细节》可以看到文颖在小说叙事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情的地步。她的特点,是开始慢慢地铺展,比如从六十岁的莉莉姨妈写起,作者像撒网一样,撒开了线索,一直伸到五十年代,慢慢地拎出了一连串的人物,但是作者却一一地把他们收回到莉莉姨妈的核心主题上来,终于在莉莉姨妈与父亲出走寻找评弹剧团这一核心点上,得到了一种聚拢,也构成了小说的一次最主要情节高潮。

   文颖的叙事语调始终是一种以“意”驭“事”,就是说用作者的人生与世事的精辟的感受与认识,来统驭纷繁的人间细节,可以说,文颖用一种高于现实的立意,串联起了生活中的现实,这使得文颖的小说,可以穿越时空,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纵横驰骋,大展拳脚,在文颖的笔下,一种直入人心、鞭辟入里的生活感受,纷至沓来,以这种认识,再来驾驭着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使文颖能在有限的篇幅里,达到对历史的穿透与把握。由于文颖采用了这种无所不在的对人心的把握,她可以深入到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内心深处,像毕加索的立体画那般,展示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洞悉着人生隐秘的真谛,而正是在这种文颖对男男女女的无孔不入的介入与刻划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颖的敏锐的感知生活与把握人心世界的能力。比如文颖对女人心理的把握自然是驾轻就熟的,但是文颖同样对男人的内心世界也是毫不逊色,把男人们挣扎在情感欲海中的潜在意识,刻划得淋漓尽致,从中正可以看出一个女作者的非凡的“识力”,这是文颖最让我叹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文颖的语言,非常有特色,看似平淡,但却又有奇譎的一面,特别是文颖的一些妙出天然的比喻,常常让我这个习惯写诗的学妹,觉得文颖是以诗作文,通篇散发着一种可以慢嚼细咽的诗意的美感。文颖的意境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从古典的一面来看,《繁华》中的人物王莲生与沈小红,都是《海上花列传》里的人物,但作者赋予了人物不同的风味,王莲生还在《哈瓦那》中以现代人的面目出现,都反映出文颖善于从古典意境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赋予人物情境以现代风味。因时间有限,就不对文颖的佳句妙语加以引用了。

对文颖的小说,个人再提三点小小的建议:一是能否再多一点江南特别是苏州的独特的味道?尤其是在语言上,如何更好地吸收苏州的当地乡俗俚语,增加作品的地域性特征,相信文颖今后会作出更好的创新。二是作者是否更多一点对人物的批判的力度,可以看出文颖舍不得伤害笔下的人物,特别是对男人过于宽厚,他们多是以孤独、儒雅、善良的面目出现,对女人也是彬彬有礼,甚至那些近似于嫖客的男性,也是君子一般,如“高跟鞋”中的老魏。希望文颖今后能有不多模式的男人出现在笔下。三是再增加一点生活化的现实场景的描写,比如人物对话等等,改变目前由作者代人物立言的文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