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科幻撑起的概念化亲情主题
					
											标签:
																				
                            影评星际穿越 | 
					
《星际穿越》:科幻撑起的概念化亲情主题 
 
《星际穿越》这样的电影,个人很不以为然。觉得它是拉大旗扯虎皮,生造出一个科幻理论,服务的却是玄学上的东西。 
 
整个电影,剥开它的哗众取宠的一些高深的理论,实质上,它回到了一个原始的终极性的主题,就是“时间隧道”问题。当然,电影里不叫“时间隧道”,但借助于它构想出的“五维空间”,让未来时间轴上的人,可以回到过去。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事后诸葛亮”,可见聪明人都是在事后才出现的,电影里的来到未来的父亲,因为了解了结局,他注定像神一样洞悉一切,了如指掌,于是,他就产生了一种“时间隧道”出现后必定要滋生出的强烈的欲望,就是通过隧道,回到过去,改变过去的设定,以避免他所知道的不利的结果的出现。 
 
整个电影的核心,就是科幻推出了一个意图改变当年的设定的一种核心意图,也在此揭示出人性中的最感人的亲情成份。所以,《星际穿越》探讨的内核,是亲情关系的问题。这是好莱坞是四大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我在其它的文章中,总对此有所归纳,在这里,不作细说。总之,在《星际穿越》里,它的本质上要探讨的是,当父亲发现他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于是,他力图改变时间的顺向轴线,回到过去,向女儿发出信息,让女儿改变自己离开女儿的决定:留下。 
 
于是,整个电影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悖论,未来的父亲对现在境况下的女儿,发出了强烈的暗示。于是,女儿在父亲的暗示下,找到了避免未来困境的方法,拯救了人类。 
 
电影实际上先有了这样的一个情感性的意图,然后,编导就开始绞尽脑汁了,如何让父亲进入到未来的时间中。 
 
这时候,就必须让父亲进入到一个“相对论”的时空中,这个时空肯定是远离太阳系的。那么,如何让父亲远离太阳系呢? 
 
那么,就祭出一个“虫洞”来吧。这个“虫洞”的位置不能放的太远,如果搁在“太阳系”的边缘,那么,父亲乘着飞船驶向太阳系深处,父亲的年龄已经垂垂老矣,所以只能将这个“虫洞”放在土星附近,离地球距离不远,又不会对地球造成“蝴蝶效应”般的损害。于是,父亲所在的飞船,就进入了这个“虫洞”来到了另一个星系。 
 
在这里,电影安排了两个星球,一个是水星球,一个冰冻星球,它从“水”与“温度”两个维度宣判了这两个星球适应人类生存可能性的死刑。 
 
在这时候,父亲认识到外星空来探测可以生存的星系是一个错误的行动。于是,他现在迫切需要把这一信息告诉自己的女儿,让女儿来挽留当年的自己不要远离地球,到太阳系之外去寻找新的生存之地。 
 
这时候,电影就陷入到一种“戏弄概率”的胡编阶段中了。父亲在回来的时候,为了让同船的女同事顺利离开黑洞的俘获,牺牲了自我,脱离了飞船,掉入了黑洞之中,但是,奇迹般地,他竟然在黑洞里进入了“五维空间”,而这五维空间,恰恰把他带到了女儿书架的后边。 
 
这是一种什么概率的问题?沧海一粟的可能性,还是指地球上的可能性的微末,现在放在整个浩大的宇宙里,父亲一失手掉入了一个不知何处的河外星系,竟然在坠入黑洞的时候,恰到好处地落到了自己女儿的书房外面,这样的概率会让地球上的“大海里捞针”以及沧海一粟的微弱可能性都抛出了后边几亿次方,但是,父亲竟然能够在一次灾难中,“因祸得福”地遇到了奇迹般的好运,落到了可以与女儿隔着时空的一墙之外。 
 
如何解释这个偶然性?前面煞有介事努力给予科学解释的黑洞、虫洞啊等等,在这一刻都让位于“意志的力量”,父亲想见到什么,就见到什么。这样的超凡脱俗的能力,也许只有鬼魂才能解释,所以电影里的女儿,一直把神异的现象归咎于“鬼魂”,电影力图让这个“鬼魂”漂白掉身上的诡异的色质,而符合科学的公理,但实际上,这样的力挽狂澜的设置,已经让电影露出黔驴技穷的强词夺理或者叫蛮不讲理的境地了。反正电影在这里失去了在前面的温文尔雅讲述一通科学道理的绅士风度,而是冥顽不灵地通过“不可思议”的偶然性来连缀故事的逻辑线了。 
 
试想一下,如果父亲不落到黑洞里女儿的书房外面,那么,整个电影还怎么演绎下去,还会出现一个螺旋式的内封闭的循环结构吗? 
 
电影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告诉我们,引力可以穿越时间,于是,父亲通过特有的引力的作用,向女儿发出了他的拯救人类的信息,也就是来自未来的信息。结果自然是一片光明的,但是这里暗藏着一个自己矛盾自己的悖论。当然悖论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艺术构思,电影完成了它的一个相当绕人、戏耍人因而高高在上可以嘲弄观众的悖论,这个悖论的存在,让电影的亲情主题得到了烘托与举荐,但是,在整个电影基本能够完善地叙述的故事链条里,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父亲如何在黑洞里进入五维空间与女儿相见。这一个关键的节点,最后只能借助于神异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我想故我在”得以实现。 
 
因此,电影越是大肆宣讲它的科普知识,如“虫洞”、“黑洞”、“相对论”理论,越是显示出它“拉大旗,扯虎皮”的花样招牌,目的就是掩盖它本质上这一个“回到过去”的五维时空上的支离破碎、不堪一击的脆弱性,它让这个关键性的非科学性质给囫囵过去了,让电影险象环生地过了逻辑上本来过不了的关,完成了整个电影的时间倒退的呼应。估计编导在这里也是小心翼翼,生怕被观众看出破绽来。但它的这个破绽,最终说明的是,父亲是爱女儿的,女儿也是离不开父亲的。 
 
亲情是好莱坞电影里的主题。在电影里,为了突出父亲之爱,电影有意忽略了女儿的爱情线索,女儿的爱情在父爱占据银幕的前提下,几乎不值一提,似乎女儿在成年后,仍然依依不舍着父亲的父爱。电影的这种有意对女儿情感之爱的忽略,都是为了突出电影的亲情主题,如果女儿有一个完美的爱情,那么,父亲只能是她的一种怀念里的记忆,不可能还会让远离地球的父亲心心念念。所以电影到最后的时候,有一点难以自圆其说了,通过已经垂暮之年的女儿支走父亲的理由,来消隐电影煽情父爱时导致的水土不适,因为父爱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情感,对于一个老妇来说,她的心目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后代舐犊之情,所以在电影里,父亲对女儿的后代们毫无亲情的认同,因为电影实在不想有过多的血脉关系,来干扰电影重点煽情的父爱主题。实际上,科幻片发展下去,会走入到一种无限制的悖论中,因为科幻与魔幻给予人物非物质的超自然力,会让里面的人物的情感设定失去限制,甚至可以凭着幻想为所欲为,毫无边界,所以科幻与魔幻这样的片子,里面应该是没有悲剧的,因为它是唯我所想的。在本片中,它的意图仅限于父爱,但这种父爱在女儿成人后,再大肆渲染的话,就有一点不合时宜,所以电影里在最后,让父亲在满足了见到女儿的欲望之后,又回到太空中,去寻找自己的爱情了。这实际上,已经不是本部电影里的主题了。 
 
由此可以看出,本片里的科幻理论,完全是一种工于心计地服务于人文主题的,这种生硬的理论编造出来,甚至有一种“伪”的质地,为了特出父爱,最终导致电影里的父爱成为一种灰溜溜的多余,不得不重新回到太空中,去找他的自己的情爱。感觉到电影为了达到它的图解的结果,也是蛮拼的。至于那些科幻理论,只是一种工具,以为这里能探讨出多么诺贝尔奖的技术意义,那完全是异想天开,千万不要把它当一回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