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瓦西里耶夫:一生要爱的两个女人
(2013-04-04 20:33:20)
标签:
娱乐 |
分类: 书评(小说故事) |
一生要爱的两个女人
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去世了,但是,媒体上却没有什么反响。他的去,可以说用“静悄悄”来形容,正如他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意境,这与他当年的火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在中国获得了很大的关注率。前几年,我国还翻拍了这部电视剧,可想而知,中国人习惯的庸俗传统,会给这个电视剧增添一些什么样的油盐酱醋。按照新拍电视剧《林海雪原》中要为杨子荣安插一段三角恋爱的思维方式,中国艺术家果然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准尉也添了两个争风吃醋的红颜知己。
但是中国文化的后浪推前浪的递进是相当快的,几年前的热门,一眨眼之间便已经鲜为人知。特别是苏联文学,在苏联解体之后,也随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坍塌而一蹶不振。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说“人以文传”是大家公认的一种现实的话,那么,“名以国存”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解体了,那么,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文化栋梁必然会无人问津。
但瓦西里耶夫的小说作品的确写的深刻、有力而且动人。他应该属于那种用心去写作的人。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明晰地辨识出作者的心声的每一个起伏。这样的阅读,显然会是有收获的。
虽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有一点浅表,但是,他的叙事技巧,却不泛给人启迪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作者在写作时收放自如,笔墨简洁,且以“意”统文,在短篇叙事方面,继承了契诃夫的那种亦庄亦谐的风格,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品味,去借鉴。
因为这个缘故,又把瓦西里耶夫的一些作品找了出来,其中的要言妙语,的确会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如在他的小说《未列入名册》中,学校的校长教导学生们:“真正的男子汉一生只爱两个女人,只爱自己的母亲以及自己孩子的母亲。”
此语回味一下,倒的确有一种独到的发现。
爱女人,是男人的一种天性。曾记得看过一则轶事,有人问孙中山,你最爱什么。孙中山直接地说:爱女人。
孙先生举的例子是母亲。母亲的伟大,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爱吗?
爱母亲是天经地义的,这种爱,相信不会受到多少质疑。
但“只爱孩子的母亲”,就对爱作了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规范。
它的潜台词是显然的,就是爱当然是一个人的权利,但爱还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将会归结到家庭之中,归结到亲情之中。
你爱着的那个女人,会在将来一刻,转化为你的家庭里的孩子母亲的角色,从爱情转化为亲情。这是爱除了激动人心之外,还应具备的慰藉心灵的功能与职能。只让心跳动的爱,还不是爱的全部,那种熨贴着灵魂的爱,才是一种最透彻的爱。
这种爱,使我们想起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我能想起最浪漫的事,就是与你慢慢地变老。”
爱,当然会有多种,经历丰富的爱,在俗世之中,自然也会获得风流的冠名,但它只能属于打着问号的“浪漫”,因为爱之中,还有一种执着与坚守在内,这种爱才会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信服,让我们对人生充满信心。
瓦西里耶夫在小说中也曾经展览过各种各样的滥情滥爱,并作了尖锐的抨击,但是他对爱的执着与坚守,更有众多的篇幅作了细腻而温情的展示。他的作品会过时吗?前苏联的社会体制已经瓦解与崩溃了,但苏联文化精神中的那些崇高与合乎人性成份的部分,会依然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回味与留恋。
仅以此怀念伟大却又尊重平凡人生与生活的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