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百家湖

标签:
情感 |
分类: 个人感触 |
百家湖位于江苏省行培训中心的北边。当我们急如星火赶到培训中心的时候,将近夜半,培训中心里已经没有安身之所了,所以被安排到百家湖山庄。
当时的安排人员说,那地方很好找,向右一拐,再向左一拐。大多数对一处地理位置相当熟悉的当地人,都会用这种左左右右来形容道路的通俗易懂程度,但一个乍来初到者,无一例外地会在这种忽左忽右的描述中被搞得晕头转向。
因此,当带着我们的车子在黑夜中,左拐右绕,我们很快觉得那种轻描淡写的路径定位,就像是哄小孩上钩的话,是仅仅起着安慰作用的。
然而第二天天亮之后,我们步行从百家湖山庄到培训中心去的时候,才明白昨晚的一拐一拐的说明,倒是非常形象的。来的时候,是先向右,再向左,那么,去的时候,很简单地先向右、再向左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有时候想一想,这是不是与蓝图培训也是一样的道理呢?在开始接触蓝图的交易流程的时候,觉得弯弯绕绕,枝枝节节,铺开盖地,一时觉得不辨东西,可是一旦介入之后,便发现操作过程完全可以轻车简从,相当的简单。厚厚一本的操作指南,其实实际应用起来,也就是那么几个步骤,这真使人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样的古训。将来蓝图上马了,用得顺手了,那种“一览众山下”的流畅感与顺手感,估计会把蓝图前期工作中积累下的畏首畏尾情绪,给扫得一干二净的。
我们住宿的百家湖山庄,是一座四层楼的小型宾馆,里面的陈设也比较陈旧。说起来是山庄,名头很大,但我们向出租车司机提起时,竟然没有人知道。想想其实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宾馆深深地埋藏于一条与主干道并行的小巷里,没有公交车,周边也没有工厂企业,都是居民区,看不到密集的人流,知道知者甚少了。
宾馆前的那一条小道,覆盖着南京的标志性的浓荫,走在这条小道上,四月的微风,散漫地吹动着树木的枝叶,不知为什么,有大量的变得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好像这些树叶,是因为去冬没有完全凋落干净,所以才在今天的春天里,争先恐后地被新生的树叶给挤兑下来的。
树叶落下的沙沙声音,使人感到了风的存在,而盘旋在枝头的阵阵树枝的喧哗声,又使人觉得了一种特别的宁静,这大概就是“鸟鸣山更幽”中所说的相辅相成的意思吧。空气中透着一股凉丝丝的清香,夹杂着穿过树丛带来的青郁的植物气息,忍不住使人张开肺部,贪婪地吸一口这种青翠的春的味道。这就是在南京都可以感受到的一种清新、散漫、宜人的气息。也许那庞大的植被,给南京有了更多的回旋的空间,所以,南京给人的记忆是从容的、舒展的、悠闲的,它不像上海那样急迫,那样裸露,那样逼人,而这也构成了南京与上海在文化上的差异所在。
如果不是中行的人员住到这个宾馆里来,估计百家湖山庄是相当的冷清的。集训于上午结束,不少住宿的其他行的同事,连中饭都没有吃,就回去了。而我们因为要等待行里的顺车,明天才能回去,因此,最后一晚住在百家湖的山庄时,我真怀疑,我是这幢孤零零建筑里的一个唯一的过客。
前几晚,楼上楼下都开着灯光,不时听到走廊上传来的喧闹声,而窗户对面正对着被称着别墅区的另一幢住宿区,每晚窗口上都亮着灯光,闪着人影,可这晚,全都黑灯瞎火了。一夜之间,人去楼空,那种无边的寂寞感,相较于前晚的辉煌,更显得突兀而醒目。
我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禁不住伸出头去,从后边的窗户看去,看不到一个窗户有灯光。高高的月亮,有一些面色苍黄地高悬于空中,这说明,这个窗户是对着南边的,但在印象中,不知在那一个步骤出了问题,总觉得这窗户是一个向北的后窗。借着朦胧的月色,透过别墅区的屋顶,可以看到远处的波光粼粼的百家湖。想象中,百家湖应该属于一块洼地,围绕着这湖,四周建起了不少林立的大厦,我只能从窗户的一角,看到并不清晰的月夜下的水光。一阵短促的蛙鸣,有一些不合时宜地从附近的水边响起,仿佛把这刚刚固定下来的春光,急速地连接到夏日的夜晚中去,使人产生几分惊愕与不解。
月亮圆圆的,算算日子,正是阴历十七,月圆是理所当然的,月亮并不透明,蒙着一层灰灰的雾气,突然想到日本的核辐射大概就在这朦朦胧胧月夜下肆虐,便顿时消释了对这份宁静的好感。刚刚感受到的一种无牵无挂的心绪,突然像被什么东西耸然而惊地给惊醒了,一刹那间明白过来,这一时难得的超然物外的宁静,并非是尘世间的事实。当我们有一点痴迷于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的时候,其实,刹那间便会得到一点相反的点拨与提醒,我们并不是心无所系的游丝与飘蓬,即使我此刻感受到了一个孤寂的月亮,身处一个无人的宾馆的某一层空房间里,但我依然被维系在另一处剪不断、割不裂的坐标点上。
一明白此处,突然产生了一种想家的情绪,这多多少少让自己方才滑入到玄想中的心绪,停止了继续下坠的趋势。于是,我拉起了窗帘,有一点懊悔,早知如此,就应该跟车子直接回去算了,何必再在外面浪费一夜呢。
静静的百家湖,静静的,只因为我对它的远离与观望,感受到了那种外在的宁静,而真正的世界下面,我们因为自己的心的介入,而知道那远不是外表所见的那种宁静,就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背后,却潜伏着一股凶猛的炽烈一样。
当我意识到我所能感受到的静静的百家湖的时候,我只能告诉自己那是一种错觉。当我意识到自己沉陷在这种错觉中的时候,我会告诫自己,会有一种真实在远方等着我,那是我生活着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