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少林寺》:与旧《少林寺》的不同之处比较

(2011-02-24 18:49:27)
标签:

影评

新少林寺

娱乐

《新少林寺》:与旧《少林寺》的不同之处比较 
 
 
《新少林寺》与旧版《少林寺》最大的不同,应该说,李连杰的旧版《少林寺》是实景拍摄的,把登封一带的风景名胜都包括进去了。像李连杰受伤后,牧羊女照料他的一场戏,电影安排在龙门石窟拍摄,特意安排牧羊女走过龙门石窟中著名中的卢舍那大佛,其实从少林寺到龙门石窟之间,相距甚遥,少林的和尚,即使受了重伤,也不会躲到龙门石窟这个地方来,但《少林寺》显然意图囊括中原文化的一些经典文化符号,所以,把少林寺周边的一些名胜古迹,都尽量安插到影片中去,这也使当年《少林寺》美轮美奂,让少林寺扬名天下。 
 
《新少林寺》明显不同。因为去年刚去过少林寺,所以对影片里的少林寺场景,特别地留意。但是从第一个镜头起,就觉得电影里的少林寺与真正的少林寺迥然不同,与旧版少林寺里的实景拍摄也是差异明显。 
 
实际上,《新少林寺》里的主要场景,是在浙江省方岩风景区斥资两千万而搭建的。影片里的山峦重叠,紧压着少林寺,而真正的少林寺并没有给人一种处于危崖之下的感觉,《新少林寺》里的地理位置,更给人一种险恶、荒凉之感。 
 
而《新少林寺》更大的不同,是电影里表达的观念的不同。李连杰版的《少林寺》实际上对少林寺的佛教精神,作了某种调侃性的表现,如少林寺和尚们并不遵守清规戒律,嘴上喊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对那个肥头大耳的老和尚,也多以嘲讽的定调,甚至影片里出现了少女与和尚朦胧感情的段落,而这种感情并不被少林寺所容纳,影片最后觉远忍痛割爱,与心爱的姑娘有缘没份,也给整个影片的圆满结局,罩上了淡淡的哀愁,变相地指出了宗教对于人性的限制与控制。所以,《少林寺》令少林扬名,是通过当代观众能够接受的现代文化意念,提升了并不存在真正的少林寺的价值与精神内涵。应该说,当年少林寺的主持对《少林寺》这部电影的感觉是矛盾的,一方面电影突出了少林这一主体,但另一方面,电影与少林倡导的精神内涵没有关联。 
 
《新少林寺》显然比旧版更循规蹈矩,整个电影几乎就是少林禅学的电影版图解。影片中,军阀少帅侯杰杀人如麻,心狠手辣,但在少林寺精神的感化下,竟然蜕变为一个乐善好施的新人,而他过去的背信弃义的手下曹蛮,竟然也在他秉召着宗教精神的二度感召之下,在最后的时刻,幡然悔悟,洗心革面,《新少林寺》里神奇地刻划了“恶”如何在佛教精神的感化下向悲天悯人的人性情怀的转折。而这样的“佛法无边回头是岸”的所谓少林精神,在李连杰版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在旧版中,恶势力的代表王仁则是务必需要铲除的,恶的直接施予者秃鹰也是死路一条,绝没有妥协的变善为恶的理念。个中原因,我们会发现《新少林寺》是首部正式获得当今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官方授权拍摄的电影,而这种背景,无疑使电影抛弃了旧作中完全视暴力至上的理念,转而意图强调佛法的对人性恶的化解力量。 
 
实际上,在这样的构思之下,《新少林寺》的最后冲突已经没有了,于是电影为了让整部影片有一个决战式的结局,在侯杰、曹蛮依次皈依佛学之后,平添了一个外国人的势力,便显得相当的突兀,这一势力,在影片里是十恶不赦的,绝不会受到佛教的感化,于是,电影里的受少林感化的原来的恶的力量,都重新聚集在少林的门下,对最后的恶魔——洋人展开了最后的抗争。而洋人这种势力的存在,并没有介入到整个电影的情节发展线索中去,而完全是为了最后一场决战的需要而临时添加出来的,这不能不说电影在张扬感化主题的同时,而被迫无奈采取的选择。 
 
纵观《新少林寺》,节奏较为缓慢,我们很难相信导演陈木胜是曾经执导过成龙出演的《我是谁》等动作片的导演,过于迟滞与呆板的人物刻划,基本踢开了感情戏的风格设定,都使得整个电影的感情因素相当的薄弱,而使整个电影仅仅成为了一种理念的生硬图解,加之叙述上缺乏幽默的风格,与旧版《少林寺》的耳目一新相比,显得晦涩寡淡有余,新颖灵动不足。不能不说这是这部电影的遗憾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