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离口的社交破冰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人感触 |
酒不离口的社交破冰
人与人的陌生,是社交的一大困难。中国人的办法,就是用酒。
中国人很内向,喜欢把自己的内心藏在的厚厚的外壳下,但必须社交,怎么办?中国人便把希望放到了酒上面。
酒像一道融化剂,解开了中国人的外表的硬壳,让内心的激情与疯狂坦露无遗。
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双方对着桌子上的牌号入座,严格的座位,显示了一种等级的压力,使气氛有一些压抑。
这是一种严格的社交场合。但书记一方,在短促的寒喧之后,突然说起了酒,不知道他是如何提到这一点事的。大意是说,晚上喝酒的时候,如何如何。他说道,中午喝醉了,晚上喝醒了。
以酒制酒,以毒攻毒。桌上立刻多了几分轻松,拿腔作势,突然被一种老友重逢的亲热感所融化。
酒是进入嘴的,但满足的却不是馋涎。它与贪婪无关,却与勇气与尊重相连。喝酒考验的是品格,披露的是本性。所以,中国人被掩盖着的豪放,需要有一个激活点,酒首当其次,难辞其浩大的功能。
于是,下面的交谈与谎言,都得到了有效遮蔽。
酒于是有了一种功能,就是冲淡对言不由衷的谎言的你来我去,酒,是货真价实的,是一种真实的本性的揭示。谎言在会谈中过于泛滥,已经无从知道哪一个是真实的自我,但酒来了,酒面前,你的个性,你的品格,甚至你的人性,都必须坦露出来,讲的废话越多,越需要在酒桌上,展示自己的酒品,以及牵连的人品与人格。
演戏的时候,台词是无法确定一个演员的真实的质量的。但走下戏台,在酒面前,每一个必须展现自我。
所以,越是谎言浓重的场合,对酒越来越看重,反而是家庭聚会,却往往不注意对酒的社交功能。
于是,酒总会在座谈之后,成为相互了解的关键。
所以外国人反映,在中国做生意,必须大部分在酒桌上的完成,因为中国人的交情与人格,只有在酒面前才能一览无遗。
书记后来又说了几句有关酒的话,“喝三两酒喝不到你的水平来。”我未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真实的意思。直到最后,这个书记,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嗜酒如命的形象,他像一个挑战者,在座谈中发出挑战,准备到会后的宴席上一绝雌雄。他把酒宴的礼仪,化成战士的挑战,挑战你是否能拿出真心与勇气来,于是,招待的意义已成为次要,而关心的是他的豪爽。
矛盾得到钝化,虚伪得到冲洗,酒,成了必不可少的试剂。如果没有酒,那么,还有什么能如此让男人们忘我、让谎言稍有减弱但却不至于影响大局的魔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