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记之五:人声喧嚷的少林塔林

(2010-07-02 17:55:13)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感触

 

西行记之五:人声喧嚷的少林塔林

西行记之五:人声喧嚷的少林塔林

 

匆匆来到少林寺内的最高处,想到这最高的大殿应该是藏经楼了吧,想到金庸笔下,这里萧峰的父亲竟然在这里藏了几十年,觉得颇为匪夷所思。

 

无从考证当年萧父是如何在这里藏身的,时间紧迫,匆匆外撤。

 

最近看了《英雄志》,里面的杨肃观出身是在少林寺,他在到西域去的时候,曾经特地回到少林寺,请同门高手出手相助,但从作者对少林寺的描写来看,基本没有任何的景物描写,只提到上了嵩山,路过一个亭子,然后就直接到了寺里,主要描写的大殿也是罗汉堂。

 

从这些描写为看,作者似乎是没有去过少林寺,所采用的一些少林寺的地貌,基本是按照最通常的寺庙内容而设计的。

 

从少林寺的右侧边门走了出来,见面少林寺的山门前,依然是人头攒动,但还好,那高高耸立的少林寺标志性山门,可以清晰地在下面看到,因而抓紧时间,站在那里,拍了些许照片。

 

后来发现往后退去,山门渐小,但一直在视线里,可以从远远地就可看到这少林的标志,这也是因为少林寺建筑在高处的好处吧。

 

时已中午,顺着少林向右侧走去,经过一个广场,上面有不少和尚在那里卖字画,举起相机,对准那些摊点拍摄的时候,不知哪里传来一声断喝:不许拍照。

 

疑心是那个摊点上的和尚发出,但这一声断喝,未免太有世俗气,令人不寒而栗,不食人间烟火的寺僧们,也能发出这种杀气腾腾的怒吼么?

 

想到在寺里的少林僧们,大多平和温顺,对游客拍照之事,睁一只眼闭一眼眼,基本不闻不问,倒是不知哪里的导游在边上干预拍照之事。

 

因为没有见到声音发自何处,走了几步,又把相机对准了那些摊点,没想,那一声喝声再起,吓得赶忙把相机掖好,良好的心情也被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路左边是一条小溪,想到了电影《少林寺》里的那条丰沛的小溪水,不过现在边上的这条小溪却露出了嶙峋的石头,没有什么水流,也少了几分温润。

 

也不知被带向哪里,反正导游在前面,带着大队人马向前涌去。

 

不久,只见右边路角上出现了一个少林的塔林,才明白,这是去见识少林的塔林了。

 

在《少林寺》里,塔林是发生战斗与浪漫的地方,影片主人公潜回寺中的时候,都多次经过塔林,仿佛这塔林是进入少林的必经之地,其实现在到了这里,才明白,这塔林孤悬一隅,根本用不着穿过这里。但电影集中地把少林的一些经典场景都纳入了故事框架,在这块本来跳出少林是非之外的墓地在电影里也成了战斗的场所。

 

所以,一看到路边的一角,露出了几个墓塔,便插上了小路,偏离了大道。这里的墓塔很少,越往前走越密集,其实大部分队伍,都直接来到了塔林前的一个广场,那里是墓塔最为集中的地方,而我们因为从边上进入进去,反而绕了很大一个圈子,反而最后不知道塔林在哪里。

 

众多的塔林令人目不暇接。站在墓塔前照相,有游客说,不能站在塔前,说会挡了什么,我说:反正也不相信,无所谓的。

 

本想依次看看建筑结构,但是时间太紧,电话已经业催,于是,匆匆折身而返,来到了塔林前的广场上,这里才看到后边的塔林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倒是比较集中且一览无余的地方。可惜,我们从小道上插入到边缘地带,反而错过了这广场的得天独厚位置。好在我们经过里面走了一遭,也算知道当年觉远和尚在这里大战王仁则兵勇的内在空间了。

 

走出来才想,电影里说这是高僧埋藏之处,外人不得随意干扰,但现在却成了游客踏访之地,一定扰动了各位方丈的清修。

 

好奇心代替了理智与戒律。宁静被利益代替。这就是少林寺的与时俱进吧。

 

在广场边上,等车上下车,小巴一辆一辆地过来,排成长队,等了许久,渐渐地觉得天热了,上了车,顺着刚才来的路,下山。

 

到了少林武术馆那儿下车,然后上去吃中饭,吃过中饭,一行人搭上旅游车,别了少林。

 

时间太匆匆,都是过眼烟云,其实如果慢一步,可以清楚地看看,或许能知道得更多。

 

离开少林寺,正值午间,昏昏欲睡,借机在车上打着盹,消释了来时的好奇与期待,一切化为淡然。

 

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是因为心里没有希望,只有厌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