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感:病情与亲情(一)

(2007-12-28 18:01:19)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感触
 

病情与亲情

 

因为陪父亲,住在医院里。在家里习惯很迟在睡,病房里九点多钟就没有人声,病人及亲属都没有了声息。便无事,走出病室,消磨时间。

 

五楼是脑外科。那一天下雨,急救病人陡然增多。充分证明了雨天是车祸的高峰期。一下子,走廊上都坐满了人。

 

渐渐地明白了医生的冷酷。我的父亲属于车祸中最轻的,难怪医生望都没有来望一下。

 

有一个病室里,两个病人没有知觉十多天了。一个是从楼上摔下来的,一个是车撞的。病人都是一样,头上缠着白纱,鼻子里插着管子,喉咙那儿是切开的,插一根氧气管,嘴张着,像死鱼的嘴。

 

这就是脑外科的成品。

 

送来之前的病人,一般都呈昏迷状,但还在作最后的挣扎。失去知觉后,他们会盲无目的地乱动。头要抬起来,其实这时候他们都是脑部出血,头动之后,会使血到处流动,更加危险,但病人难受,他要动。膀子也动,腿也动,整个人都在动。病人的家属就拼命地压着病人。把他的头压着,把膀子上的针头护着,把腿放平着。

 

医生如出一辙地为他们检查,用电筒查看眼球,先把灯光移开,然后打在眼球里,看瞳孔是否放大。瞳孔放大了,就要开刀,剖颅。

 

像鬼一样的理发师从外面召来,为不动弹的病人理发,把头剃得精光,最后还要刀剃干净,不能留一点头发。

 

从手术床上下来的病人,就成了一个样。就是上面说的那个成品。

 

第一天还很新鲜,一连看了几个,我也变得厌倦了,难怪医生们都是麻木不仁的。

 

但对病人家属来说,都是新鲜的,那种刺痛感都是一样的强烈,绝不会像一个司空见惯都认为的那样。

 

一个十九岁的女孩,下班的时候,被一辆醉酒的车子撞飞了,脸色苍白,躺在病床上。她的腰疼,小便出息,肾脏出血。她叫着要抬起头来,发出男孩一样粗哑的声音:爸爸啊,求求你,求求你,让我坐起来。声音在走廊上传荡,歇斯底里,撞人心魄。父亲压住她,不让她动,家里的亲戚在斥责她,好像与她搏斗一样。不知为什么家里人不能好语安慰她。第二天再看见这个女孩的时候,她变得宁静了许多,一双眼睛睁开,很润泽,很黑,很文静,然后很乖巧地闭上。她的头脑没有问题,只是肾脏出血。病痛在改变在一个人,使人失去了原来的天性。本来她还是一个很文静、可爱的女孩。想像不到第一天来的夜晚,她的声音,像一只狼在嚎叫。

 

一个母亲坐在床上,等儿子动手术回来。到医院里,人都有本能地向别人倾诉的愿望,这里似乎没有隐私,也许人在医院里有一种恐惧感,陌生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倾诉,与别人的交流,获得一种安慰与亲切。她的儿子开摩托,带着儿媳妇去丈人家吃饭,路上,看到对面的灯光而避让,可能是刹车过猛,跌倒了,把老婆摔到路面上,自己摔到地上,头盔都摔碎了。进来后,就昏迷不醒,还打呼,这是最危险的。于是剃头,送上了手术室。母亲坐在床上,说他家里有一片林子,能卖十四五万元,只要能把儿子救过来,林子都卖光了,她都不在乎。她没有什么悲戚的哀荣,谈家常地说着她的愿望。病友说,上楼开刀的,一个月的费用至少是四万元。那个母亲说:钱不在乎,只要把他命捞回来就行了。

 

这是人之常情,人们在医院里,都按照常规的生存原则对待亲人,这就是亲情吧。

 

夜里,听到楼上的手术室那儿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病房里的一个人说,肯定是手术死了。我特地上去了看,原来是那个手术者的妻子在门口放声痛哭,家里人在劝她:医生也没回,没关系的。可见并没有什么意外。

 

那个媳妇是一个农村人,扎着农村人所习用的红头巾。当时她站在昏迷的丈夫的身边,一脸无措的表情,她没有惊慌,很泰然地看着没有知觉的丈夫。她的眼睛很黑,很深的样子。边上的人说,他家里人不知道他的病情。其实,她不可能不知道丈夫的危险,只是人到了这样的时候,会有一种忍耐的坚强,会静静地熬过去。过激的行为,并不有利于生命的救助。人一旦应对困厄,都比想象的坚强。

 

后来,她的丈夫抬下来。喉咙那儿开着,用病院里的人说,最多是三刀,头上两刀,喉咙那儿一刀。病人躺在床上,等待复苏清醒。

 

命运有三个,一个是清醒,一个是植物人,一个是死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