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量越大越好,还是“少而精”好?透析法“花式背词”升级

分类: 词汇阅读 |
“你说你2万3万词汇量,让你做个英语自我介绍磕磕巴巴的有啥用。还不如词汇量只有四五千,但都是听说词汇量,每个词汇都很能打。”
词汇历来是国内英语教育的死穴,很多英语老师自己的词汇量都不过万,所以“少而精”的观点相当有市场,出现上述意淫观点不奇怪。如果换一种表达,是不是似曾相识:
“每月收入2~3万的人,幸福感不如4~5千的人,钱多烦恼也多、压力大……”
其实早有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词汇量跟收入水平成正比。英语词汇如此,中文词汇何尝不是如此?现在不少家长学生花每小时几百元的天价找老师辅导,其实免费的资源在网络上随手可得,运用丰富的中英原著资源+强大的词典工具(含丰富的词库资源),就可以提升我们语文和英语能力,用“技术红利”改变人生命运。
词汇量可以弥补口才
那位老师的词汇量还不错,在Testyourvocab测得1.4万(本文所有“词汇量”均为这个国际测试的结果,不同测试方法相差很远无法比较)。伍教练是2.1万——这没什么好吹的,Testyourvocab官方博客说英语母语人士是2~3.5万词汇量,而我只达到老外的词汇下限,他们“学渣”的水平而已。
问题是,词汇量两三万的非母语人士,难道连做个自我介绍都磕磕巴巴的?不排除有这种情况,例如性格内向拘谨、口齿不伶俐的人,跟词汇量四五千但口才了得而且提前充分准备好的人相比,一听上去可能会吃亏。但这么比较是不科学的,没有控制好多个因素,应该在其他因素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比较词汇量这单一因素才有意义。
无论常识还是研究都指出,词汇量越大口语越好。而且语言能力是均衡发展的,只有词汇量很大,但其他方面(听力、口语、语法等)很差的人是很罕见的,例如自闭天才(“白痴学者”)、口吃患者等特殊人群。
我估计那位老师的意思是说,普通人通过死记硬背强行把词汇量拱上去,记住的词汇质量比较差。这点我很认同,但是这种人的词汇量很难超过1万的,例如热衷于用背词app的人。达到2~3万词汇量的人不太可能是靠死记硬背的,多数用自然习得的方式,例如那位老师和我都是如此,所以这些人的词汇量跟他们的整体英语水平是一致的。
词汇量4~5千的人不容易做到每个词都“很能打”,即使做到“少而精”,遇到不认识的说法只能“纯熟”地用基础词汇做英英解释,说得再流利也是啰里啰嗦,而且用词很low的话也不受人待见。词汇量2~3万的人虽然也不是全部精通掌握,但有数量才有质量,其高质量词汇的绝对数也远非词汇量只有4~5千的人可比。
伍教练自身体验就是词汇量可以为口语源源不断提供“弹药”,特别是谈论有深度的、专业的话题,想到什么大脑就能调取相应的词汇直接输出,不需要用“很能打”的常用词拼凑解释绕圈子,简而言之就是:快,狠,准。可以说,词汇量的优势极大地弥补了我平庸的口才。
所以,不要被词汇量贫乏的英语老师误导,不重视词汇量的增长——4~5千词汇量严重不足,1万勉强够用。我感觉到了2万比较能说了,但也就是对国内同胞吹吹牛逼,遇到英美老外就气场不足,还得继续努力向3万以上攀登。这还只是口语,听力、阅读更是需要词汇量进行信息流解码,词汇量只有几千的话,处理“真英语”的能力相当弱。
花样复习生词“化粪池”
经常有网友问我,读某本原著或者听某个节目透析到的词汇是不是没什么用?
这样问的朋友往往就是词汇量只有几千的人,其习得词汇的能力很弱,所以希望用有限的精力去学“最能打”的词。在另一方面,他们无法想象那些“冷僻”的单词在一个英语使用者看来,往往是常用词,在读书、听电台的时候时不时就会遇到,是“秒懂”的基础。
但我作为一个曾被国内英语教育严重耽误的“过来人”,对这些朋友的困境深有同感:归根到底还是习得能力的问题。换种说法:如果一个月能挣2~3万以上,平时就不用太省吃俭用了,不至于买个东西都得反复考虑性价比……
增强词汇的习得能力,首先是要在“用英语”的实战中透析词汇,其次是运用科学的认知手段及时复习。最近看新闻发现“化粪池”是热词,赶紧逆透析:septic tank。接下来几天滚动复习不断深化对它的认知:
第1天看欧路词典上(下同)的“有道在线词典”等的中文意思“化粪池”,巩固中英词汇的联系;
第2天看《新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的英英解释
第3天看《美国传统词典》的英英解释
第4天看《中文百科参考》
第5天看《英语百科参考》(Wiki百科)
第6天看《必应在线词典》的图片,观摩其基本结构:
一周下来认知“化粪池”7次,每天1次看到这个概念的不同表述方式(如牛津词典vs美国传统vs维基百科)、不同媒体形式(文字vs图片)、不同深度(从知道英文说法到了解结构原理),实现多角度的认知加工。每次具体是看哪部分的内容以及顺序没有规定,只要你看到的是新鲜东西便可。这跟单调枯燥地重复背n次相比,记忆效果强很多。我再找一天用这个词进行透析打卡,写一写、说一说,主动输出过后,用英语“满嘴喷粪”就更加流利了。
复习要遵循“多次小剂量”的原则,即每天对一个词汇的认知加工不必花太长时间,例如看个牛津词典的英英解释也就是十几秒的事情,即使在走路或者坐车的时候也可以操作——毕竟,每天我们要完成#透析20个生词#的KPI,要滚动复习120多个词汇,如果每个生词都看完所有词典的解释、百科的解释,那么耗时就太长了,很难坚持,而且记忆效果也不如“多次小剂量”——每复习一次septic tank,时间虽然短,但我总会不自觉联想一次杭州杀妻案的细节,用权威词典或者百科全书的精准描述脑补警方未公布的内容……很快,我就知道得太多了。
文言文词汇的花样复习
伍教练目前用欧路词典进行透析法的查词和滚动复习。有道词典也非常好,毕竟是国内下载量最大的词典app,但是要不断氪金才能使用《新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等权威词典,其实这类免费词库在网上早就烂大街了。
在欧路词典上,用户还可自行导入《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朗道英汉-汉英词典》《懒虫简明英汉词典》《新世纪汉英科技大词典》……方便你变着花样复习。有的生词解释不多,几本辞书的内容都差不多,你还可以看看它的例句、词源等内容。
难能可贵的是,欧路词典还免费提供多部大型权威的(古)汉语词典:
《新华字典》(含有英文解释的“山寨加强版”)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辞典》(无敌山寨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汉语辞海》
《中国古代史辞典》
它们的质量相当不错,正好可以用来透析古文,提升语文国学修养,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提升中高考的语文分数,改变人生命运的“神操作”。
我每天透析《世说新语》和《古文观止》,花样滚动复习文言文词汇的时候也是按照上述“多次小剂量”的原则,例如读《世说新语·言语》透析“怍”,我在欧路词典复习上述多部词典的“惭愧”“羞惭”意思,比较单调,我就每天读一读不同的例句:
《論語憲問》:“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现代汉语词典》)
自憎惭怍。《聊斋志异·促织》(《新华字典》)
《促织》:“自增惭~,不敢与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
畅销书系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
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语言发育方向硕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临床医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