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英文有声书,双手不要闲着:“听力透析”提升理解度+专注度

分类: 听说和写 |
听有声书相当于用耳朵代替眼睛,能一边干其他事情一边“读”书。伍教练是骨灰级听书迷,从小就爱听电台中的经典小说联播,在吃饭、走路甚至洗澡的时候听,乐在其中。近年来我全面转向听英文有声书,发现相当有挑战性:遇到生词怎么办?经典的阅读透析法中,我们可以查词典,但大部分有声书都是没有字幕的,查不了生词往往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令听众渐渐走神,最后放弃。
技术在进步,当今的词典app前所未有的强大,完全可以做“听力透析”,可以大幅度提升听有声书、无字幕电影、电视电台新闻等媒介中英语的理解程度,带着任务听还能保持极高的专注度。

Gone with the Wind
听完希拉里的What
happened,我继续在喜马拉雅上转战英文有声书《乱世佳人》,正好配合在可汗学院自学的美国内战史。每日英语听力、多看阅读也有有声书,但大多是节选,挂羊头卖狗肉,有声书还是喜马拉雅专业。
不记得以前听谁说过,Gone with the
wind是“女人最爱的小说”,原著42万词,词汇比68.8%的原著多,蓝思值高于83%的原著,综合难度偏高。当年买了一本英文版,像字典那么厚,字体细小排版密密麻麻,后来在学生宿舍、家里尘封近20年,去年终于处理掉了。我要读的东西太多了,小说真的顾不上,现在用耳朵“看”就可以了。
Gone with the Wind有声书总共549集,每集3~5分钟,其收听曲线跟What
happened相似,一开始很多人兴冲冲地听,第1集评论123条,接下来指数衰减,到200集以后连1条评论都没有。可想而知国内能听懂英文有声书的人不多,倒是有很多人热衷评点英音、美音如何好听……

过去,这个难度级别的英文小说我连阅读都不敢向学生推荐,更别说听有声书了。现在,我用透析法顺利听进去,而且是在坐车、走路等一心二用的场景收听。我不但能听懂故事情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欣赏作者Margaret Mitchell对情感的细腻描绘,终于明白为什么“女人最爱”。
查到生词就是赚到
十多年来,很多人问伍教练可不可以“听力透析”,我都表示“很难操作”——听力节奏不由听众控制,遇到生词不知道拼写,也可能来不及查词。对于听力,我历来主张通过阅读扩张词汇量,到了1w甚至2w级别的时候,自然就听明白了。我确实是在testyourvocab测出2w+的词汇量之后,听新闻电台明显比当年更清楚,听有声书也更不容易走神。
现在我为了完成#每天透析20个生词#的任务,就在听有声书的时候打开手机上的词典app随时准备查词,双手保持待命状态,结果发现能透析到一大堆词汇。好几个晚上接近睡觉的时候,我发现当天才透析了两三个生词,眼看要熬夜读原著才能完成任务,我就听Gone
with the Wind,半小时不到就把生词都凑齐了。
尽管有声书的不少生词难以拼出来,或者讲得太快来不及查,但也有不少可以拼出来、查得到。所以一边听一边查,只能做到有的生词查有的不查,恰好符合透析法“不能每词都查”的原则。

在听希拉里自朗读版What happened的时候,我就总结出听力查词的几条经验,现在听Gone with the wind也一样,先查能查到的生词:
1.首字母缩写词(Gone with the Wind暂时没听到这种生词)
2.简单词及其衍生词(如unsex vt.使失去性征)
3.简单词合成词(如carpebagger
n.美国内战后为政治或经济上的利益而去南方的北方人)
4.简单词组成的短语(如broad daylight 光天化日之下)
5.根据自然拼读规则查词(如Dixie
美国南部和东部的地区,通常包括那些内战中组成南部邦联的各州。)
6.试拼写复杂生词等词典的智能提示(如piccaninny n.黑人的小孩)
7.新增可查很多之前已经透析过,但还不是很熟的单词(如buggy,之前学过婴儿车、马车,再查深入了解是一匹马啦的小马车,美国4轮,英国2轮)。似是而非的形容词都可多查查,提升理解质量,反正我是不用暂停播放的,不会增加时间。
只要双手不闲着,听力透析总有一定的成功率,查到就是赚到,查不到就拉倒——我甚至不会暂停播放,听到生词就默默记下发音,利用几秒钟的短期记忆在词典上试错,同时一心二用继续听故事情节。例如:

sugar是常见词,但听上下文意思好像是亲昵称呼,查词典果然是【俚语】
蜜糖:甜心,用作昵称
fiddle-de-dee是Frank突然冒出的一个词(组),讲得很快不知所云,但至少我能听到fiddle,看词典app提示fiddle-de-dee
——interj.(感叹词)胡说:用来表达十分生气或不耐烦的情绪。
marauding不难根据发音猜到拼写,词典app很强大,不用完整拼出来就自动补充提示出来了:adj.抢劫的;劫掠的;巡行作案的。
词典app技术破解拼写难词
查不到的难词我通常let it
go,没什么大不了的。有天坐大巴,我听到Scarlett跟第3任老公Rhett
Butler的狱中对话,反复听到/k'lætrl/而不知道是神马意思。当时她还没勾上第2任老公,到监狱想忽悠白瑞德的钱,而白队长坚持要/k'lætrl/——
我先后用欧路词典猜:
clatteral
klatteral
都没查出来,好奇害死猫。
斯嘉丽为了交税保住家园,最后不得不晾出底牌“以身相许”,当mistress也可以。这时白瑞德又提/k'lætrl/,我忽而想到ch也可以发/k/啊,试试chalatteral,虽然这不是一个单词,但欧路的网络释义提示:
collateral 抵押品
(最后“乱世佳人”抵押自己也不值300美金,节操碎了一地……)
当时大巴车颠簸得厉害,我没有细看清楚,其实查clatteral的时候,欧路词典在下两行提示了collateral。至于有网友问为什么我知道查tt而不是1个t,我只能说这是查了几万几千词汇之后的经验,拼读、拼写的规律没有专门学也掌握得大概齐了。同样,你查词多了也会越来越快、狠、准。
欧路词典的技术强大,可以查一个单词的任何部分,例如中间或者结尾几个字母,从而搜索出目标单词。例如输入ppl,欧路提示apple。这个能力是当年少数高端电子词典才提供,而且要等待好久才出结果的。目前有道词典还没有这个功能,但有道的人工智能也很强大,感觉上根据语音拼读胡乱拼一个单词,有道大多数时候能返回满意的结果。
根据发音查“clatteral”,欧路成功命中collateral
抵押品;有道仅提示clatter和cameal。
根据发音查“pickinininy”,有道命中piccaninny
黑人的小孩;欧路仅提示picnicker和poignancy。
各有千秋。
Make it easier
带着查生词的任务去听有声书,你的专注力会大幅提升,更不容易走神,结合即时查词典,理解程度更高。
目前我用这个方法听有声书、电台(新闻和广播剧)、播客、纪录片、公开课等“真英语”听力材料,都能感受到明显的理解改善。横向比较,电台新闻、播客这些当代大众媒体内容比较好懂,我已经很少能听到生词了,跟我读英语新闻差不多。有声书比较有挑战性,当然这个取决于原著的词汇数据。
听电影的效果较差,因为人物对白吐字发音不够清晰,信噪比较低,如果不是在电影院看,能查到的生词寥寥无几。
听力水平较弱的朋友可以进一步降低听力透析的难度——
1.听到生词暂停查词。按线控或蓝牙耳机暂停很方便启停。
2.调慢播放速度。喜马拉雅可调×0.75或0.5,苹果podcast只能调×0.5,太慢会导致音调严重变形。
3.提前阅读剧透。听Gone with the
Wind可以Bing一下故事梗概,通读一遍再听有声书就心中有数,起码熟悉经常出现的人名。听新闻电台就多读读MSN、Yahoo上面的英语新闻。
4.看字幕。英文最好,中文也可以,但不能一直盯着字幕读,那样你的听力就荒废了;仅当听到生词才看一眼字幕,以便查词。
5.避免一心二用,听力基础差的朋友最好用电脑一边听一边开着词典客户端,双手敲键盘高速查词;词汇量涨上去再像伍教练这样边干其他事情边听,听到生词才解锁手机单手查词。
最后提醒一点:查出来的生词必须能解释你听到的语境,才能点存入生词本进入货仓式复习流程;如果生词的多个义项均无法对得上你听的内容,也不算数,只能let it go。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
畅销书系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
伦敦大学学院语言学语言发育方向硕士、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临床医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