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修车游戏CarMechanicSimulator:玩转汽车的160个零部件

分类: 专业英语 |
电子游戏相当于核能,谁掌握了这种能量,谁就能发达——多益网络的老板徐波就是做游戏赚了几百亿,正在打造一个庞大的后宫呢!这种核能若掌握不好,则会像毒品一样榨干你的精力,让你沦为一个废人。伍教练在学生时代曾沉迷游戏,一度每天玩《三国志IV》《三国志英杰传》6个小时,最后意识到不妙就断然删掉,废掉了非常高级的进度。如何利用好游戏核能,是伍教练极度感兴趣的领域,现在我会从几个方面衡量一个游戏:
是否好玩
是否能学到知识
是否能提升英语
好玩是基础,不好玩的游戏就玩不下去,自然也学不到后面的东西;一味好玩但学不到东西,就蹉跎岁月了;最后才是提升英语,作为一个添头——我的理念就是不要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去学其他东西。
最近找到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游戏Car Mechanic Simulator,在PC游戏平台STEAM上买的,手机上有免费版。苹果App Store将其列为Puzzle(拼图)类,适合年龄4岁+——开始的时候我看到这个游戏很逼真的样子,还有很专业的英文术语,以为需要很懂汽车,至少了解一定的车辆机械维修知识,玩进去才知不需要,真的就是4岁以上孩子就能玩的拼图游戏……
来英国留学之前,作为车主的伍教练曾突发奇想,在英语国家参加一个汽车维修的学习班,用英语掌握汽修知识,以后汽车修理、买卖二手车等就会比较懂行,不容易被坑被宰,况且我作为男人对汽车还特别感兴趣。Car Mechanic Simulator恰好帮我实现了这个想法,其玩法就是让你维修一辆接一辆坏车,用鼠标拆车,逐步找到损坏的零件,然后换上新的,再把车装好,有时还需要更换个机油、喷个漆什么的。
接单的第一辆车要更换crankshaft bearing cap(曲轴轴承盖),我对此完全没概念,就Google一下,结果搜到YouTube上Car Mechanic Simulator的游戏录像,然后我一步步照着用举升机升起车辆,拆开油盘就找到了曲轴,再深入进去找到了这种小零件。其实根本不需要看视频教学,就算你一点都不懂车,只要有耐心一点点将整辆车大卸八块,总能找到那个带着绣色的零件,而且不用担心装不回去,因为游戏规定好拆装的顺序,绝不会装错。第二辆车要换的crankshaft就比crankshaft bearing cap难度大多了,要把整个发动机拆开,变速箱也要干掉,中间要把车升降好几回。
后来有一辆车需要更换fuel pump(燃油泵),我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在哪,当时也不懂在修车单上点星号(可以把该零件在车里用蓝线标记出来),结果把车头整个发动机舱都拆空了还没找到,又跑到车尾拆,最后才知道它在油箱的上表面。这意味着你原来不懂车,玩过之后就懂得各种零件的名字和位置,特别是反复3D旋转真切地感知其构型,以及与其他零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自己都能推导出零件的功能。例如,fuel pump肯定就是把油箱里的燃油泵出来,往前输送到发动机。
游戏是逐渐增加难度的,开始时告诉你车子有什么问题,例如tapping sound from engine bay,还告诉你是哪个零件坏了,后来就只告诉你问题症状,请你自己分析,找出问题零件。记得有辆车hard to control,结果把车头拆空了都没发现生锈件,拆了半个车尾才发现左后轮悬挂的小零件sway bar rear end link是罪魁祸首。修多了就不需要提示,例如一辆车有brake problems,我马上就知道要换brake pads、brake caliper、brake disc了——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游戏真的让我学到很实用的东西,以后我的车若出现刹车距离延长,就知道该去换刹车片了。后来还有the car is loud这些问题,我都不用开检测开关和OBD、test path等高级检测工具,就猜到一定是排废管道老化,钻到车底果然看到exhaust、muffler都生锈了。
这个游戏不会让你成为真正的修车师傅,但至少能让你比较了解车辆的结构。最近看Netflix拍的片子The Circle,讲到屈臣氏小姐的车坏了,她跟修车帅哥说了两次“我猜是intake manifold坏了”,虽然小哥说not even close,但说明老外哪怕是普通女司机也挺懂车的,而国内很多司机可能不一定听说过“进气歧管”。我在Car Mechanic Simulator拆装过intake manifold几十次了,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不看字幕也能秒懂。又有一次在一个QQ车友群内听到有个网友说“接近十万公里了,要换三根皮带吗?”我马上知道是四缸机的两条serpentine belt和一条timing belt,在什么位置、经过什么齿轮我都一清二楚。还有一次修车任务是换“三滤”,修完之后总算清楚这个基本保养是干什么的。
明年回国后,我会第一时间打开爱车的引擎罩辨认各个在游戏中玩得非常熟的零部件,要知道以前4S店工作人员手把手指着告诉我加了什么液换了什么滤芯,我都是睁眼瞎的。记得买车的时候我发现有款车比前一年的旧款减配了后防倾杆,4S店的销售说那个只要不激烈驾驶都不碍事,现在我总算看到细长弯曲黑魆魆的sway bar,而且知道它每根售价高达110美元以上——别再忽悠老子了!
教育界早就开始研究游戏,运用游戏化的技术增强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2003年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杂志上有一篇引用量高达12243次的超级论文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语言学教授James Paul Gee,他认为优秀的游戏给玩家的知识是“按需提供”和“及时提供”,而不是学校教育的那一套:知识严重脱离实际使用,或者偏离学生的目标。
研究显示,人类对脱离使用场景、隔了很久才派上用场的知识难以理解,也很难记住。好玩的游戏绝对非如此,在游戏世界内玩家得到的信息必然是有用的。在DOTA 2(《刀塔2》)里,技能、宝物品类繁多功能各异,玩家必须读懂屏幕上提示的使用说明,才能正确使用,做到最大限度杀伤敌人或者救护自己。哪怕简单如The Sims(模拟人生),你也要根据游戏的提示、人物的对话进行选择,实现游戏内的精彩人生。对于车主而言,从Car Mechanic Simulator学到的知识不但能在游戏内修好坏车,在游戏世界以外也很实用,可以极大地满足好奇心,还大大减少被修车档、二手车商坑骗的风险,这就更好玩了。这些仿真模拟类的游戏还有修卡车、登月的,我暂时兴趣不大了,以后有机会开卡车或者去月球的时候再玩未迟,因为我觉得有用的东西更有趣。
优秀游戏能够适应玩家的能力边界,不断刺激玩家挑战新难度。这相当于技能训练,直到你的技能非常熟练之后才能解决问题,例如战胜大boss,或者修好车辆。下一阶段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出现更厉害的boss、更难找的故障件,你需要将之前掌握的技能整合到新的技能之中,反复操练直到成为专家。Gee认为,在任何领域成为专业人才都会经历这样的周期,而好的游戏就是专业训练的典范。优秀的游戏让人觉得自己的身心拓展到一个远距离的空间,投入到一个角色之中,这种状态的动机强过看电影和看书,足以长时间探索新的领域——Gee的论述振奋人心,就看你怎么将游戏核能开发出来了。
即使打游戏学不会修车,但我相信汽车维修学徒在学习的时候玩这个游戏,可以让学习进程大大加速——可以想象过去在教材上看到一个平面的零部件,需要很强的想象力才能理解其在真实空间的位置和构型,即使到了实车操作辨认,也要逐一拆开各个零部件才能实现全面的感知,而Car Mechanic Simulator可以让你上下左右无数个角度旋转着观摩每一个零部件,还能将周围结构虚化以辅助辨认,甚至还能把车拉到测试场地跑几圈深切感知。作为曾经的医学生,我花了两个学期学习过人体解剖学,在甲醛超标上百倍的解剖室跟尸骨尸块亲密接触了大半年,对一些人体结构的认识还很肤浅,我想现在应该有类似的simulator游戏,让医学教学的效率成倍提升。
Car Mechanic Simulator可以算是一个优秀的游戏,我乐此不疲修了30多辆车,但玩了几天之后由于模式僵化导致兴趣下降,变成跟干活完成任务差不多了。后来开启了试车模式、刷车漆的房间等,后面可能还会有四轮定位、钣金修复等高级操作,因为我看到有些专用车间,有的需要积累很多经验和虚拟资金才能开启(如地槽、停车场等),或者要额外花钱购买DLC游戏模块(如马力机房)。然而,这些新玩意都很难阻止兴趣下降。
很多人不敢玩英文版游戏,就是害怕不认识的词汇。其实配合透析法打游戏,有生词要查反而是好事。语言学研究显示,阅读原著时不对生词主动进行认知加工,光靠自然吸收的话,效率低到2万词阅读量仅仅记住4~5个词汇(Laufer, 2003)。打英文游戏也是如此,不查词就很难提升英语,也影响你对剧情的理解和玩的兴趣。我建议在PC上设置一个快捷键,在全屏玩游戏的时候一件调出桌面版电子词典,查词、存生词库都很方便,起码比手机切换app方便多了。后者对手机性能要求很高,弄不好就会杀进程导致app退出,严重影响玩家心情,所以建议在另外的PC或者手机专门查生词。
我曾经把一辆迷你小车Fiat Grande Punto全部能拆的零部件都拆了,总共有160个,而实际上一辆小车总共约有30000个零部件(160个零部件可进一步拆分,估计能包含20000个零部件以上,例如变速箱就包含大量零部件)。这意味着要认识大批量英文专业术语,而我也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跳出来查单词,总共查了40多个吧。后来全部术语都很熟了,生词也遇不到了,玩的兴趣也下降了,因为学不到新的东西。如果游戏厂商花更多的心思将每辆车整出全部3万个零部件,或者真实呈现更多市面上的车型,我相信可玩性更高——没有玩过simulator的人可能很难想象,这种游戏一不打怪二不飙车,整天像个工程师一样三维旋转看车身结构和零部件,居然不闷还觉得很好玩?玩过你就知道了!
搜索了一下“汽车维修英语”,还真有这样的教材,我想各行各业都要学“专业英语”,真是难为了广大对英语缺乏兴趣的技术专业人士。用英语来学修车就好嘛,最好当然是有老外技师讲解,若没这样的条件也可以简单地下个英文版的游戏玩一玩,轻而易举就能批量掌握“专业英语”。
Gee, J. P. (2003). 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 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 (CIE), 1(1), 20-20.
Laufer, B. (2003).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 Do learners really acquire most vocabulary by reading?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9(4), 567-587.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畅销书系列《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语言科学(语言发育方向)研究生
读懂原著,听懂新闻,词汇量直奔10,000!“把你的英语用起来”VIP直播训练营每周开课,透析法创始人伍教练真人主讲
【课程价值】
只需1个月,就从“学英语”质变到“用英语”!通过手机平板实现全英化生活方式,让您读懂英文原著,词汇量稳步扩充到10000以上,英语考试一路通关。
【课程内容】
课程有效期为1年,在专属微信群和QQ群进行。每周讲课2小时,“4+1”结构滚动开课,8小时听说读写必修课+每月更新的丰富选修课。QQ群内24/7教学答疑及操作示范,每日口语写作打卡实战,伍教练指导完成作业。
【报名方法】
登录http://dialysis.taobao.com进入“伍君仪透析英语”淘宝店拍下课程,或者添加伍教练微信号auguwu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