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话+家乡话”算不算双语,能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答案是……

(2018-01-28 16:47:18)
分类: 双语育儿

大量研究显示讲两种语言的人(bilingual)比只说一种语言的人(monolingual)在认知能力上更具优势,做事情更专注,不容易分心;他们的大脑也更强劲,无论是对抗老年痴呆,还是中风后恢复,都比单语人士强。双语有很多好处,原因可能是大脑经常要切换语种,讲一种语言的时候要抑制另一种语言的思维,这个过程相当于动脑筋锻炼,久而久之就提升了大脑功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3GfbicOhWGTrneC7FLmXEKia7icu58QbQ19rxOqPvmoAtBWyzys5a0tDaYZum8ymx9fAk1xyG2ltF8CKiazMou0MA/640?wx_fmt=jpeg

但是,怎样才算双语呢?每天说中文和英文肯定算,但说“普通话+家乡话”,例如国粤双语,究竟算不算双语?有没有上述优势呢?毕竟,普通话和家乡话都属于汉语的大家庭。

普通话和家乡方言的差异是否足够大?

如果两种语言差异极小,仅仅是口音稍微有点不同风味,彼此交流毫无问题,那么大脑得到的“锻炼”太过微弱,就很难说有双语优势了。汉语的各种分支是不同的语言还是方言历来有争议,一些争论与政治文化有关,却跟语言学关系不大。在语言学上,主要考量两种语言相互通话的功能。我查中文维基百科的资料,总结如下:

汉语包含普通话、粤语、客语、闽语、吴语、赣语、湘语、晋语等方言,其同源词的发音差异不小于同属日耳曼语族的英语和德语之间同源词的发音差异。一些汉语方言内部的次方言之间的差异也比一些欧洲语言间的差异要大,例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个次方言之间都无法完全通话。相比之下,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三语之间,葡萄牙语与西班牙语二语之间,可以互相理解。

以粤语为例,“粤语与官话(普通话)、闽南语等其他汉语分支之间的差异已经超越方言界限,完全无法相互通话……单纯从语言学角度看,现代汉语无论规模上还是内部子分支间的差异上皆与罗曼语族相当。罗曼语族包含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独立语言,均由古拉丁语演化而来。现代各汉语分支则从古汉语演化而来。一些罗曼语族内部的分支语言互通程度甚至比汉语‘方言’之间的互通程度还高。”

英文维基百科也说普通话和粤语“mutually unintelligible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grammar and lexicon. Sentence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the placement of verbs, sometimes differs between the two varieties.”

伍教练的亲身体验是普通话和粤语的发音差异较大,语言结构大同小异,而粤语口语虽然可以写下来形成书面语言,例如“我嘅亲身体验就系咁样”,但实际上很少人这么写的。有时我看到这种“书面粤语”反而读得费劲。

至于互通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南方的方言比北方差异更大,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很多普通话人士初次听到粤语是很难听懂的,但到粤语区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又能听懂不少;反之亦然,例如一些港澳同胞没有学过普通话,跟普通话人士沟通也比较费劲。

很多年前,我有一次坐公交车听到后面两人在聊天,我认真听了许久,得出的结论是“某种欧洲语言”,没想到他们下车走过我身旁,才发现原来是彻头彻尾的国内同胞!前段时间有个新闻“长乐小伙在成都违章讲福州话被警察误认韩国人”也是类似情况。这么看来,维基百科所述还是靠谱的。中国幅员辽阔可比肩欧洲,各地汉语长期演化以致于不能互通,很正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3GfbicOhWGTrneC7FLmXEKia7icu58QbQ1Nd0WB1MibpkRiax2FSwKnxU6eTVU60GheTC45TKTQ2BESSwoHsC6iaPkA/640?wx_fmt=jpeg移除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然而,说汉语方言“完全无法相互通话”似乎有些绝对,因为国内方言都是同源且书写语言基本一致,听得多了不难听出熟悉的成分,甚至可能摸到对方的发音规律。相比之下,我们听没有从未学过的语言,如法语、俄语,几乎不可能听出熟悉的成分。

总而言之,汉语的很多方言之间差距足够大,讲“普通话+家乡话”符合双语的标准。有研究说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是bilingual(占43%)、trilingual(占13%)甚至更多,难道中国人都是monolingual(占40%)?把汉语方言人口都算入多语,规模比例就对了。


两种语言还要有机会经常换着用

对于双语中习得较晚、说得稍差的弱势语言来说,“经常用”比“说得好”更为重要。我的英语说得不如英国人,但每日经常说,还是符合双语定义的;假设一个人中英双语都达到母语级别,但其中一种语言长年用不上,说是双语就有些牵强。

跟很多港澳同胞不同,在中国大陆说粤语的中青年人普遍接受过普通话教育,日常生活中又有很多机会说两种语言,所以算双语人士。但是,最近热贴《我是广州人,我想讲翻广州话》街头采访了3位土生土长的广州中学生,他们从小就说普通话,彼此交流也是说普通话,粤语反而生疏了,弄不好倒退回单语人士。帖子视频还采访了一些广州的“土著”,他们并不担心孩子不会说粤语,认为长大慢慢就会说了。这就是家长的问题——学母语的确不用教,但起码要跟孩子用语言交流,否则母语也是建立不起来的。 

“普通话+家乡话”算不算双语,能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答案是……

伍教练支持全国推广普通话,但不支持“消灭”方言,原因就是双语有巨大优势,而且所需投入不大:让孩子学会家乡方言并不难,只是家长的习惯问题,意识到重要性就肯定能实现。相比之下,为孩子“安装”英语母语要难一些,要求家长自己建立“用英语”的生活习惯(有这方面想法的家长请关注伍教练)。


人家的孩子都双语,你不重视就形成劣势

伍教练正在研究双语对认知能力的作用,计划测试包括“国粤双语”在内的bilingual人群。目前已采集的数据显示,双语优势很明显。家长们不惜代价、挖空心思、削尖脑袋也想让孩子变得聪明,让他们吃各种食品、保健品甚至药品,上各种早教班、育儿班——这些玩意儿太多不靠谱。

最近看到一个“学说话”的早教微课,一个搞心理学的专家声称说话早的孩子有优势,所以要“精心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然而目前未有充分证据支持教孩子说话的“早教”能让说话提前。孩子说话跟爬行、走路等本能类似,根本不需要教,父母完全不跟孩子说话的种族的孩子学说话没问题也不会更慢。孩子只要在社会家庭中有正常的语言接触,就能自然习得,“学说话”早教纯属多此一举。

双语的效果得到大量科学研究支持,在家就可以方便且免费实施,为何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值得警惕的是,你作为家长不予重视双语,而别人家的孩子普遍都会双语,无形中你家孩子就造成了相对劣势,特别是只说普通话一种语言的家庭。有的家庭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从小实施中英双语,更是领先了你家孩子两条街!(语言一条街,智力一条街。)

改变观念,建立习惯,你就能为孩子准备好一份人生大礼。


文/伍君仪,透析英语使用法创始人、畅销书《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把你的词汇用起来!》作者、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伦敦大学学院语言科学(语言发育方向)研究生

“普通话+家乡话”算不算双语,能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答案是……

​读懂原著,听懂新闻,词汇量直奔10,000!“把你的英语用起来”VIP视频直播训练营每周开课,透析法创始人伍教练真人主讲

【课程价值】

只需1个月,就从“学英语”质变到“用英语”!通过手机平板实现全英化生活方式,让您读懂英文原著,词汇量稳步扩充到10000以上,英语考试一路通关。

【课程内容】课程有效期为1年,每周讲课2小时,“4+1”结构滚动开课,8小时听说读写必修课+每月更新的丰富选修课。QQ群内24/7教学答疑及操作示范,每日口语写作实战,伍教练指导完成作业。

【报名方法】

登录http://dialysis.taobao.com进入“伍君仪透析英语”淘宝店拍下课程,或者添加伍教练微信号auguwu报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