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明师”走向“名师”

(2022-03-13 11:00:16)
分类: 教师类

从“明师”走向“名师”


去年5月,我应邀为师院2017级的学生作了一个主题为《做一个有思想懂规律的智慧教师》主题讲座。

在讲座中我阐述了“先做明师,再做名师”的观点。

对所谓“明师”,我提出了“明白之师”“睿智之师”“坦荡之师”的明师内涵。

在讲座过后的师院简报中,赵镜巍同学对“明师”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让我感到欣喜。现摘录于下:

所谓“明白之师”,我认为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掌握最基础的教学技能,在面对学生时能够清晰地判断“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这个正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我们通过教育科学专业知识明白应该“怎么教”。通过积累学习学科知识和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把握“教什么”。只有这两个问题彻底弄清楚了,才能初步成长为“明白之师”。而这仅仅是名师成长阶梯上的第一步。

所谓“睿智之师”,是在“怎么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睿智的教师不仅能够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即“教学机智”。在课堂上对于突发问题的处理,对于生成性目标的达成,都是“睿智之师”的表现。但作为更高一级的要求,睿智之师不仅能够关注教学还要能够关注学生。能用巧妙的方法处理师生关系,既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能够在日常管理中不失教师威信。能够兼顾教学与师生关系的老师才能够称之为“睿智之师”。

“坦荡之师”则是对老师的道德要求。所谓“坦荡”,就是严于律己,以仁待人。孔子要求教师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温故知新”。我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孔子所说的六点,就能称之为“坦荡之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