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寻访天台山
(2025-02-03 09:00:07)
标签:
文化情感旅游历史教育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闻名遐迩的天台山,自古以来是文人佛道修仙览胜之地。相传汉代刘晨、阮肇曾入此山采药遇仙;佛教智顗大师于南陈太建七年入天台山修行并创立天台宗;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隐居于此,并辟有桐柏观。作为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不例外,从孟浩然与天台山有关的相关诗作,可以发现孟浩然寻访天台山的目的、时间、线路、主要交往人物、唐代天台山的主要自然与人文胜迹,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孟浩然寻访天台山的背景和目的
孟浩然四十岁时游京师长安,应进士落第还襄阳后,萌生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阳”(《自洛之越》)的漫游吴越之旅,天台山是他吴越之行的重要节点和目的地。
从诗作中看,孟浩然的主要目的是修仙问道。“缅寻沧州趣,近爱赤城好。……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宿天台桐柏观》)寻找三座仙山和老子、老莱子二老,去除俗世烦恼,学习长生之道,是孟浩然此行的主要目的。
当然孟浩然吴越之旅和天台山之行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做梦都在想念朋友,今天才得以来到这里。“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二、孟浩然关于天台山的主要诗作
孟浩然诗仅从标题看就有《宿天台桐柏观》、《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寻天台山》、《寄天台道士》等,加上提到天台山及与天台山相关的诗作共10首。
他对天台山胜景主要描写为:第一、伫立在海边的仙山。“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宿天台桐柏观》)“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舟中晓望》)“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寻天台山》)让人从世俗愁绪中进入愉悦闲雅,在观景践苔的探讨中体验出世求仙。
第二、仿佛是野火烧过的霞色火山。赤城山是天台山南门,又称烧山,因土色赤红、状若云霞而得名。在孟浩然的眼中,赤城山的火烧、云霞是天台山的标志和代表。“缅寻沧州趣,近爱赤城好。”(《宿天台桐柏观》)“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坐看霞色烧,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寻天台山》)
第三、高耸入云的天山。“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宿天台桐柏观》)“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寻天台山》)
第四、住着仙人羽人的佛山、道山。“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宿天台山桐柏观》)“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越中逢天台太乙子》)“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寻天台山))“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寄天台道士》)
第五、瀑布当空、石桥横陈的奇山。“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越中逢天台太乙子》)“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舟中晓望》)“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寻天台山》)
三、寻访时间和线路
孟浩然还是在长安应试落第的开元十六年(728)夏秋间,就透露了落第后的不豫和寻求逃逸的心情,开始向往着到天台山一游。“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望着烧山的野火,不禁使我联想起远在吴越的天台山南门赤城山的标志来,也更使我想到临海县的高峰。
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自洛之越”在洛阳暂作停留,特地到香山寻访当时隐居于此的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湛然,写下了《寻香山湛上人》。
开元十八年(730)年,诗人在游杭州临安、建德后赴天台山。(《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并且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从建德溯东阳江(今浙江省金华江)坐船去天台山,并且是早上去的。“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游历了天台山,“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下船后又改为骑马上山。(《寻天台山》)并夜宿天台山桐柏观(《宿天台桐柏观》)。
然后他又从天台山赴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闻名遐迩的天台山,自古以来是文人佛道修仙览胜之地。相传汉代刘晨、阮肇曾入此山采药遇仙;佛教智顗大师于南陈太建七年入天台山修行并创立天台宗;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曾隐居于此,并辟有桐柏观。作为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不例外,从孟浩然与天台山有关的相关诗作,可以发现孟浩然寻访天台山的目的、时间、线路、主要交往人物、唐代天台山的主要自然与人文胜迹,以及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孟浩然寻访天台山的背景和目的
孟浩然四十岁时游京师长安,应进士落第还襄阳后,萌生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阳”(《自洛之越》)的漫游吴越之旅,天台山是他吴越之行的重要节点和目的地。
从诗作中看,孟浩然的主要目的是修仙问道。“缅寻沧州趣,近爱赤城好。……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宿天台桐柏观》)寻找三座仙山和老子、老莱子二老,去除俗世烦恼,学习长生之道,是孟浩然此行的主要目的。
当然孟浩然吴越之旅和天台山之行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做梦都在想念朋友,今天才得以来到这里。“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二、孟浩然关于天台山的主要诗作
孟浩然诗仅从标题看就有《宿天台桐柏观》、《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寻天台山》、《寄天台道士》等,加上提到天台山及与天台山相关的诗作共10首。
他对天台山胜景主要描写为:第一、伫立在海边的仙山。“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宿天台桐柏观》)“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舟中晓望》)“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寻天台山》)让人从世俗愁绪中进入愉悦闲雅,在观景践苔的探讨中体验出世求仙。
第二、仿佛是野火烧过的霞色火山。赤城山是天台山南门,又称烧山,因土色赤红、状若云霞而得名。在孟浩然的眼中,赤城山的火烧、云霞是天台山的标志和代表。“缅寻沧州趣,近爱赤城好。”(《宿天台桐柏观》)“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坐看霞色烧,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寻天台山》)
第三、高耸入云的天山。“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宿天台桐柏观》)“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越中逢天台太乙子》)“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寻天台山》)
第四、住着仙人羽人的佛山、道山。“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宿天台山桐柏观》)“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越中逢天台太乙子》)“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寻天台山))“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寄天台道士》)
第五、瀑布当空、石桥横陈的奇山。“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越中逢天台太乙子》)“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舟中晓望》)“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寻天台山》)
三、寻访时间和线路
孟浩然还是在长安应试落第的开元十六年(728)夏秋间,就透露了落第后的不豫和寻求逃逸的心情,开始向往着到天台山一游。“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望着烧山的野火,不禁使我联想起远在吴越的天台山南门赤城山的标志来,也更使我想到临海县的高峰。
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自洛之越”在洛阳暂作停留,特地到香山寻访当时隐居于此的唐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湛然,写下了《寻香山湛上人》。
开元十八年(730)年,诗人在游杭州临安、建德后赴天台山。(《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并且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从建德溯东阳江(今浙江省金华江)坐船去天台山,并且是早上去的。“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舟中晓望》)这一次他终于如愿游历了天台山,“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下船后又改为骑马上山。(《寻天台山》)并夜宿天台山桐柏观(《宿天台桐柏观》)。
然后他又从天台山赴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越中逢天台太乙子》)。
开元十九年(731),孟浩然游绍兴云门山并再次登上天台山。“台岭践磴石,耶溪泝林湍。”(《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踏着石径攀登天台山,沿着若耶溪在林间逆流泛舟。台岭即指天台山,磴指石头台阶。
几年之后的开元二十一、二年(733—734),孟浩然在吴越漫游了近5年后归襄阳,又专门给天台宗高僧湛然写下《还山贻湛法师》。
四、寻访期间交往或提到的主要人物
从上述诗作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在游历天台山期间交往或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天台宗高僧湛然法师、终南山翠微寺僧人空上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府官吏包户曹徐起居、天台山餐霞而卧的道人太乙子、杭州临安县李主簿等。
诗中还提到老子、老莱子、孔子、东晋著名僧人支遁等先贤。
五、孟诗中关于天台山主要的山水景观及人文遗迹
山水景观主要包括天台山、石桥(石梁)、赤城山、华顶山、秦望山、定山、若耶溪、镜湖、渔浦潭、恶溪。
人文胜迹主要有桐柏观。
六、一点启示
历史虽然已过去了近1300年,但宣传、传承孟浩然的山水特别是关于天台山的诗作仍然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笔者建议应加强襄阳与台州、古代吴越各地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与台州结成友好城市,修复唐代天台山的相关遗迹、遗址,打造孟浩然山水诗歌旅游体验线路,同时以文化为载体,加强襄阳官方民间与台州的经济、商贸、科技的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真正发挥孟浩然文化交流的大使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几年之后的开元二十一、二年(733—734),孟浩然在吴越漫游了近5年后归襄阳,又专门给天台宗高僧湛然写下《还山贻湛法师》。
四、寻访期间交往或提到的主要人物
从上述诗作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在游历天台山期间交往或提到的主要人物有天台宗高僧湛然法师、终南山翠微寺僧人空上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府官吏包户曹徐起居、天台山餐霞而卧的道人太乙子、杭州临安县李主簿等。
诗中还提到老子、老莱子、孔子、东晋著名僧人支遁等先贤。
五、孟诗中关于天台山主要的山水景观及人文遗迹
山水景观主要包括天台山、石桥(石梁)、赤城山、华顶山、秦望山、定山、若耶溪、镜湖、渔浦潭、恶溪。
人文胜迹主要有桐柏观。
六、一点启示
历史虽然已过去了近1300年,但宣传、传承孟浩然的山水特别是关于天台山的诗作仍然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笔者建议应加强襄阳与台州、古代吴越各地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与台州结成友好城市,修复唐代天台山的相关遗迹、遗址,打造孟浩然山水诗歌旅游体验线路,同时以文化为载体,加强襄阳官方民间与台州的经济、商贸、科技的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真正发挥孟浩然文化交流的大使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促进两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前一篇:孟浩然的妻子不是歌妓韩襄客
后一篇:孟浩然与天津蓟州、北京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