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使盛唐二位大诗人之间的友谊千古流传,也使黄鹤楼和扬州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旅游热地。襄阳人孟浩然为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者说他在扬州的活动内容是什么?后世很多人都对此非常感兴趣,一时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这一问题也引起我的浓厚兴趣,翻遍孟浩然所有的诗作,我还真的从中寻找到了一些线索和端倪。
现存孟浩然265首诗中,总共提到扬州的诗有11首,其中在江苏扬州旅居并创作的诗共有5首,在湖北襄阳、河南洛阳、江西九江、浙江绍兴、建德江、安徽马鞍山往返吴越旅行途中提及扬州和扬州朋友的共有6首。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科举失利,到吴越一带寻山访水,排遣内心的郁闷
孟浩然终其一生都在苦读参加科举、追求入仕,“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昼夜常自强,词赋颇亦工”,“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虽然30多岁诗名满天下、40岁名动京城,但却科举失利、当路无人而无缘仕进。
开元十七年(729)孟浩然在长安应试落第回到襄阳,心情郁闷,开元十八年(730)便有了吴越之行。吴越漫游前后长达近5年时间,有时过年期间都是在吴越度过,对孟浩然的思想发展和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自洛之越》中,他讲述了自己的心理历程:“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我勤奋努力了三十年,文功武业都无成就。那尘世污浊纷扰的长安、洛阳官场令人生厌,我将到吴越寻访那清静秀丽的名山大川。这里的“吴越”之地,吴主要指今江苏一带其中就包括扬州,越主要指浙江一带。
正好三年前的开元十五年(727)春,孟浩然在洛阳游历时和扬州人奚三相识并成为朋友,为3年后孟浩然“下扬州”打下伏笔。《洛中送奚三还扬州》:“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奚三是扬州人,和孟浩然在洛阳相遇相识成为朋友,共同游玩一些时间后,孟浩然要回襄阳老家,奚三也要回扬州,孟浩然写此诗相赠。不过诗里孟浩然暗示了将要“烟花三月下扬州”:“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我先回老家襄阳去,不久将有扬州之行。
二、在扬州期间会见朋友,寄情山水,享受纵情之乐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府》:“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这是孟浩然开元二十一年(733)漫游吴越归襄阳途经扬州时写给山阴(今绍兴市)崔国辅少府的诗。时令在三月初三日,唐代著名诗人崔国辅与朋友们在绍兴会稽山有一场新兰亭会,孟浩然在扬州因为不能与绍兴诗友们如期聚会而“江上日相思”,“空吟祓禊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千古遗憾,如果孟浩然赶上了这次盛会,说不定又有一篇《新兰亭集序》横空出世。
《广陵别薛八》:“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漫游吴越后返襄阳时在扬州告别朋友薛八。诗人和薛八都是科考失利的不得志之人,感谢朋友在扬州时期的接待和陪同,如今我将沿鄱阳湖返回襄阳,江山阻断我们的视线却阻不断我们的友情,与薛八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所思在梦寐,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漫游吴越至扬子津渡江前。住在扬州江都扬子津船上,梦里也在思念镇江的刘隐士,欲往相见而大江阻隔。日夜望着镇江京岘山,雾霭的水面使我心发愁。
《渡扬子江》:“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孟浩然在开元十八年(730)秋漫游吴越行至扬州,在扬州江都区扬子江渡江时经过扬子驿站,月光下看到润州城(今江苏镇江)一带的秋山、秋月、秋树、秋城,以生花妙笔勾勒出一幅扬子江月夜晚秋图。
《扬子津望京口》:“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开元十八年(730)秋,孟浩然“自洛之越”途经扬州,站在扬州长江边的渡口眺望对岸京口(今镇江),描写了北固山、夷山的险要地形和风高浪急,胸中泛起了一股大江难渡的愁情。
三、和扬州朋友在吴越期间的活动或在吴越期间思念扬州的朋友,怀念友谊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薛八是扬州人,是孟浩然漫游吴
越期间结识的朋友,和孟浩然一样也是一个仕途不得志而漫游四方的人。开元十九年(731)孟浩然在吴越游玩期间听说绍兴市南的云门寺非常幽静时,薛八又陪同孟浩然一同前往。云门寺僧人符公久闻孟浩然的诗名,通过这次孟浩然上门问法、习儒礼佛,也结为好友。“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说明孟浩然和薛八结交之谊有松柏长青、志趣相投,“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是指孟浩然准备效仿符上人抛弃一切尘世的俗念。
薛八在扬州陪孟浩然度过很多快乐时光,除陪同孟浩然去了浙江绍兴的云门寺,还和孟浩然约定在安徽当涂石矶再次相见。《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明发泛湖海,茫茫何处期。”开元二十一年(733)诗人吴越漫游后沿长江而上归襄阳途经安徽当涂采石矶时,本来和扬州好友薛八约好了在此一见,但毕竟征途迢迢而趁薛八船不及。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于开元十八年(730)溯浙江西上行于建德县桐庐江时思念扬州的朋友。维扬,即指扬州。《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意,“惟”同“维”,因称“惟扬州”为“维扬州”、“维扬”。海西头也指扬州,因扬州在海的西边,故称。这里的“广陵旧游”,应特指扬州人奚三和薛八。
四、往返扬州途中及回襄阳后忆及扬州,念念不忘
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在途径庐山时,他写明了此次是赴扬州途中。“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彭蠡湖中望庐山》)我从这里路过,限于旅行事务,还没有机会留在这里隐居。到扬州的路程才走了一半,而岁月流逝,这一年又快过完了。捎个信给山里的隐士们,我办完事一定来和你们共同隐居。淮海即指扬州,古为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市。
“自君理畿旬,余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孟浩然已从吴越返回襄阳闲居在家。自从你(张子容)到京畿去治理奉先县,我就经扬州回到了家乡。一别数年书信断绝,云雨相离失去照应。江淮指扬州等沿江之地,淮指扬州,扬州属淮南道,故称。张子容是唐代襄阳人、进士,也是孟浩然的邻居和世交,曾任浙江乐城(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县令,孟浩然遍游吴越时多次和张子容相会、宴乐唱和,张子容调任长安所辖奉先(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县令后,孟浩然也经由扬州返回襄阳,这首诗就是张子容在奉先县令任上回襄阳休假时孟浩然对两人乐清相会的回忆。
作为一名襄阳人和孟浩然的老乡,近1300年后我仍为孟浩然和扬州朋友们的交往而感到羡慕。同时在漫游之时,他仍然时刻想念着故乡、想念着襄阳。“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兄弟游吴国,庭闱恋楚关。……乡园欲有赠,梅柳著先攀。”“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孟浩然不愧为孟襄阳,在襄阳时他想念着吴越和扬州,在吴越和扬州,他又念念不忘故乡襄阳,对家乡的思念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