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海上作
(2023-11-18 16:17:51)
标签:
文化历史旅游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唐
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参考译文
1、孔子既已不得志地去世了,我亦只能象他说的那样乘舟浮于海了。
2、黄昏看见北斗七星的斗柄回复到北方,方知道岁星改年,一年又要过去了。
3、乘着轻舟任其所适去,而垂钓并非为了有所期待。
4、为此问一下乘槎做成木筏飘游的人们,真正隐逸于沧洲隐居的人(除我以外)还有谁昵?
注释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海上:海途上,海,指东海。
1、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曾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所用。云殁(mò):一作“已殁”、“已没”、“云没”,殁:没,死。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fú,木筏)浮于海。”。
2、昏见:一作“又见”、“昬见”。斗柄:又称斗杓,指北斗七星中笫五至第七颗(玉衡、开阳、摇光)星组成的北斗柄把,古人以北斗星斗柄之转运以计算月份,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回转:指斗柄回转到上年年终的位置,表示时间已经改变。方知:一作“始知”。岁星:指木星,古人以之纪年,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代称它为岁星。改:改年,即一年又要过去了。
3、虚舟:空舟、轻舟。适:往、去。垂钓:垂杆钓鱼。相传吕尚(太公望)曾于渭水垂钓等待文王,果遇文王而得官。此句意谓自己隐逸山水,并非想象吕尚那样为了得到官职。
4、乘槎(chá)人:一作“乘查人”,槎,竹或木编成的筏。沧洲句:一作“沧浪复谁在”,沧洲,滨水之处,古时常指隐士居地。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冬诗人自永嘉江入东海赴乐城途中。
诗人进京应试不第,又感叹“朝端乏亲故”,本已心恢意冷。漫游吴越久滞越州三年,身孤影单,报负落空,更觉寂寞失意。借古人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牢骚和不再仕进的意向。总体来说情调低沉、语意含蓄。
刘辰翁曰:奇壮澹荡,少许自足。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参考译文
1、孔子既已不得志地去世了,我亦只能象他说的那样乘舟浮于海了。
2、黄昏看见北斗七星的斗柄回复到北方,方知道岁星改年,一年又要过去了。
3、乘着轻舟任其所适去,而垂钓并非为了有所期待。
4、为此问一下乘槎做成木筏飘游的人们,真正隐逸于沧洲隐居的人(除我以外)还有谁昵?
注释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海上:海途上,海,指东海。
1、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曾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所用。云殁(mò):一作“已殁”、“已没”、“云没”,殁:没,死。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fú,木筏)浮于海。”。
2、昏见:一作“又见”、“昬见”。斗柄:又称斗杓,指北斗七星中笫五至第七颗(玉衡、开阳、摇光)星组成的北斗柄把,古人以北斗星斗柄之转运以计算月份,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回转:指斗柄回转到上年年终的位置,表示时间已经改变。方知:一作“始知”。岁星:指木星,古人以之纪年,在黄道带里每年经过一宫,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代称它为岁星。改:改年,即一年又要过去了。
3、虚舟:空舟、轻舟。适:往、去。垂钓:垂杆钓鱼。相传吕尚(太公望)曾于渭水垂钓等待文王,果遇文王而得官。此句意谓自己隐逸山水,并非想象吕尚那样为了得到官职。
4、乘槎(chá)人:一作“乘查人”,槎,竹或木编成的筏。沧洲句:一作“沧浪复谁在”,沧洲,滨水之处,古时常指隐士居地。
简析
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冬诗人自永嘉江入东海赴乐城途中。
诗人进京应试不第,又感叹“朝端乏亲故”,本已心恢意冷。漫游吴越久滞越州三年,身孤影单,报负落空,更觉寂寞失意。借古人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牢骚和不再仕进的意向。总体来说情调低沉、语意含蓄。
刘辰翁曰:奇壮澹荡,少许自足。
前一篇: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
后一篇:除夜乐城逢张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