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宿天台桐柏观

(2023-11-12 20:19:24)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教育

情感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唐 孟浩然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州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釆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参考译文
1、海上行船听凭风帆决定航速,晚上在云岛住宿、逗留。
2、我喜欢寻找远处滨水、隐逸生活的乐趣,也喜爱、偏好近处赤城云霞的景色。
3、上山时扪抚着女萝,同时亦践踏着苔藓而走,寻水时停下船桨恣意探玩寻幽。
4、我在桐柏观住宿、憩息,并在阴凉、秀丽的林间寻采灵芝仙草。
5、夜里鹤声唳鸣是因为清晨的露珠垂落滴答作响,早晨鸡叫鸣啼说明定时守信的潮水己至。
6、我愿意解除尘世红缨绂带般的纠缠,从此免去一切的忧愁、烦恼。
7、想往高处走可徒步凌越四明山,想去寻玄探幽之踪迹可以访得老子、老莱子二老之类的长寿老人。
8、深思一下我出行远游的本意,就是要追求神仙般的长生之道。
9、我一日一夕远望着神仙住的三山之处,只见半空中云涛滚滚、浩浩高远一望无际。
注释
题目一作《宿桐柏观》。 天台:指天台山,位于今浙江天台县东北。山势高峻,蜿蜒东海之滨,西南接括苍、雁荡二山,西北接四明、金华二山,唐代为佛教、道教圣地。《临海记》:“天台山超然秀出,山有八重,视之如一帆,高一万八千丈,周回八百里。”
桐柏观:又名桐柏宫,在天台县西北桐柏山上,唐睿时为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所建。观:道教庙宇之称。
1、海行:一作“海汎”、“海泛”。信:听凭。逗:停留。云岛:高山,此指天台山。
2、缅:遥远。沧州趣:隐逸生活的乐趣,沧州,滨水之地,代指隐者居处。赤城:在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此地土色赤红、状似云霞而得名。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
3、扪(mén):攀援,抚摸。萝:女萝,地衣类植物。苔:苔藓、苔衣,地衣。辍棹(chuòzhào):停止划船,辍,停止,棹,船桨,此指船。探讨:寻访探究,探,一作“穷”,浩然喜用“探”字,如“累日探灵异”、“探玩无厌足”、“探讨意未穷”。
4、息:停止。憩(qì):休息。采:一作“採”。弄:一作“寻”。芝草:芝兰一类的香草,古人称为神草,故有灵芝之称,食之可以长生。
5、鹤唳(lì):鹤的叫声,鹤性警觉,露降于草,凝结成珠,滴答有声,鹤即惊叫、变徙其宿处。鸡鸣:伺潮鸡的啼鸣,《异物志》:“伺潮鸡,潮水上则鸣。”信湖:早潮按时守信而至,故曰信潮。
6、愿:思念。缨绂(fú):一作“缨络”、“缨路”,缨,冠系也,绂:印绶,本指系印的丝织衣带、珠玉串成的饰物,这里指世俗的缠绕与束缚。去:一作“无”。
7、凌四明:一作“陵四壁”,凌,历。四明,四明山,在浙江宁波市西南一百五十里,为郡之镇山,天台山支脉。《宁波府志》:“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曰四明。”玄:悠远。踪:一作“纵”。二老:指老子、老莱子,一作“三老”。
8、纷:喜。学彼:一作“乐彼”、“学此”。
9、三山:亦称三壶,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又据传说,浙江东部海上有“三神山”,略称“三山”。
简析
此诗应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游越期间,抵天台山之后。
山水胜地,有景有情,见景生情,情景融合,是孟浩然的一大风格。本诗先景后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景情难分,读后景即是情,情即是景,物我两忘,身心融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