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头发是哪一年开始白的?
(2023-11-07 20:47:31)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教育情感 |
分类: 孟浩然诗歌研究 |
也许有人会说,研究这个问题有点八卦,其实并非如此。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追求淡泊隐逸的生活,但是他一生特别是青壮年时代,有着考取功名入仕、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由于种种原因,孟浩然考进士不第,除在荆州任过短暂的从事外,一生布衣。因此,孟浩然的头发是什么时候开始白的、什么原因白的,是孟浩然内心世界、内心矛盾的一个反映和写照。
李白曾高度赞扬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年轻时舍弃车驾官冕,白头老时高卧在白云下的松林间归隐。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中当然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从孟浩然的5首诗中,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从《晚春卧病寄张八》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32岁开始添了白头发。诗中他说:“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西晋文学家潘岳字安仁,其所著《秋兴赋》云: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二毛即鬓角黑白夹杂。孟浩然在诗中以安仁自比,可见和安仁差不多都是32岁左右鬓角生白发。
从《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中我们可以发现,孟浩然36岁白发渐渐多了起来。“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如果孟浩然从6岁开始学习,到这时是36岁了,头上已是黑白头发混杂了,久在长安考科举和求功名,金钱己用尽,“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一个催字可以看出,白发明显多了起来。
从《岁暮归南山》可以得知,孟浩然39岁时,白发又添了不少。“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此诗约写于诗人长安应试落第之后的开元十六年(728)冬,这时诗人39岁。这首诗相传是诗人的得意之作,但也是他"转喉触讳,”、“竟沦落明代、终为布衣”的祸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2句孟浩然自己得意的诗句却触怒了龙颜,终至放还,使得孟浩然“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头发越来越多,一年一年的春天却在虚度,回家后每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心理的失落加上严重的失眠,白发又添了不少。
从《陪卢明府泛舟回作》我们不难看出,孟浩然47岁时白发己很多了。“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开元二十四年(736)孟浩然47岁,陪襄阳县令卢象巡视农事,在赞赏朋友治理有方的同时,想到自己科举未遂、仍然是布衣之身,感叹自己“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从《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中我们可以得知,孟浩然50岁左右时,己是满头的白发。“伏枕旧游旷,笙簧劳梦思。平生重交结,迨此令人疑。冰室无暖气,炎云空赫曦。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夫子自南楚,缅怀嵩汝期。顾予衡茅下,兼致禀物资。脱分趋庭礼,殷勤伐木诗。脱君车前鞅,设我园中葵。斗酒须寒兴,明朝难重持。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孟浩然50岁,已是满头的白头。“壮图哀未立,斑白恨吾衰。”这时他仍在感叹自己事业无成,却已是头发斑白、衰老了。
李白曾高度赞扬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年轻时舍弃车驾官冕,白头老时高卧在白云下的松林间归隐。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中当然没有记载,但是我们从孟浩然的5首诗中,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从《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中我们可以发现,孟浩然36岁白发渐渐多了起来。“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如果孟浩然从6岁开始学习,到这时是36岁了,头上已是黑白头发混杂了,久在长安考科举和求功名,金钱己用尽,“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一个催字可以看出,白发明显多了起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2句孟浩然自己得意的诗句却触怒了龙颜,终至放还,使得孟浩然“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白头发越来越多,一年一年的春天却在虚度,回家后每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心理的失落加上严重的失眠,白发又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