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3——我读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有感(一)

(2009-05-22 08:06:08)
标签:

杂谈

                              我读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有感(一)

    昆体良(公元35~95)生于西班牙北部,先在罗马受教育,然后回西班牙当教师,西班牙籍的罗马公民。公元68年应召到罗马,由罗马皇帝授予他罗马帝国第一个修辞学教授职位。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卓越成就,当罗马帝国在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约在公元90年左右退休。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还兼任律师,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昆体良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写成了《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雄辩术原理》此书于他去世后的公元96年才出版。在本书中他论述了五大问题。

1、天性与教育

“天性是学习的原材料……没有原材料,人工无所用,即使没有人工,原材料仍能有自身的价值,但人工的成就较之天性的成就效果更大”

从这段话中我感到他对教育作用的肯定并强调对儿童要根据其天赋、才能、倾向的不同进行教育。这种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回想我们目前的教育,在教学中能否实现因材施教,能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怎样实现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反复思考并勇于探索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