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 神 之 旅——读苏洪宇的《解构旅游》

(2007-12-05 13:17:32)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解构旅游
     汪清平先生是一个文化人,机缘巧合下读了老苏的《解构旅游》,还发过来一篇读后感。下午又要出差了,老苏正为更新博客犯愁,不如就将这篇文章拿来以肆各位看官。
 
 

精 神 之 旅

——读苏洪宇的《解构旅游》

 

汪清平

 

    旅游嘛,放松一下心态,走走看看,娱乐娱乐,拍拍照,再买些纪念品什么的,最多具有浪漫情怀的,在思想内自个儿再玩一把意境风暴,行囊充实,精神过瘾,大功告成,可以心满意足返程了。

    至于关于旅游方面的书籍,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大多都是难得一翻,怨不得我们,基本都是干巴巴,枯燥的很,催眠倒是有效,看不了两页,周公便要紧急约会。不过,旅游之际,旅游指南这类的,还是要费些功夫看的,以免迷路或走冤枉路,既累人,又减了兴致,还有一个功用,就是大致搞清厕所的方位,随时能够解决逼人发癫的内急,马虎不得。但是这一点还是明白的,旅游指南肯定算不上旅游行业的专业书籍。

    《解构旅游》,作者苏洪宇,中国第一家旅游开发全程咨询公司(榜样)的创始人,他写的,算不算旅游行业的专业书籍?我是无法断定的。但是这本书是出乎意料的,通常对这类书不愿问津的我,被书名勾上了兴致,旅游有什么需要解构的?翻了几页,周公居然没有丝毫约见我的意思。我甚至是接连两天把它捧在手里,坐车也看,吃饭也看,欲罢不能了。总算是囫囵吞枣通看了一遍,放开了手,突然自己惊异起来,呵,怎么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读完了一本曾经只把它当作催眠曲之类的有二、三十万字的书呢?

    《解构旅游》的文字非常质朴,却并不缺乏才情。那种亲切的感觉,就像与作者面对面的坐着,清新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夜里暖烘烘的炕上老友的倾谈一般,火炉上的水壶,安安静静,水雾升腾。

    于是饱经沧桑的平遥古城就在脑海里鲜活起来。

    于是气势磅礴、神秘莫测的三峡奔腾的浪潮咆哮于耳边。

    于是海南岛那一轮孤悬海外的美丽画面缓缓拉开了轴卷。

    于是桂林那冠甲天下的一方山水开启了左岸情思。

    于是厦门火烧屿弥漫了一屋的浓郁的铁观音的味道。

    简朴的文字,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构造了深邃的意境。如果去过这些旅游区,记忆就会随着这些文字游走向更深处;最好没有去过,文字构架的精神体验甚至超越了视觉体验,幸好苏洪宇不是开旅游社的,否则就要迫不及待地去他那儿报名参加旅游团了,如此勾引的叙述,谁还能忍耐片刻?

    我还是倾向把《解构旅游》归划为旅游行业的专业书籍。不仅因为它出自专业人士的手笔,更主要的是书中精辟阐述的关于旅游规划的深刻而实用的理论。

    “跳出旅游看旅游”,这是不是旅游策划行业的最高境界?

    “规划是重中之重,一个错误的规划会导致盲目的投入,并造成荒谬的结果”、“旅游引导系统是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的空间组织手段,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旅游设计原则……”、“‘收费站模式’是中国旅游业低水平发展的标志”、“在规划旅游开发的同时,一定要预留战略储备资源” ……苏洪宇从实践中自我总结的“启示录”,是不是不仅是他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对旅游规划行业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旅游业的利益格局中,原住民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产业要素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未来利润空间最大的环节”、“旅游统计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把营业额当成纯利润了”、“把好东西贱卖是对自己文化的亵渎” ……苏洪宇的视点细致入微,独到深刻。

    不管是把《解构旅游》当作专业书籍或是当作游记,或是当作杂文,有这样一个融会贯通历史、文学、地理、建筑、美学等等的杂家,用一颗平静的心灵、朋友般平和的态度,进行精神空间广袤而深入的对话,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品味的好书了,更何况根本就是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