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解构旅游 |
在明朝结束中蒙战乱后,晋中商人及时抓住向北拓展的历史机遇,从此开始了在和平的环境中对外蒙和俄国的跨国交易,最终诞生了像“大盛魁”一样的名扬海外的众多的晋商贸易代表。
清代禁用纸币,作为货币的银锭铜钱,流通起来非常不便。中国面积宽广,交通不便,商人外出做生意,商资的携带和交割就成了大问题。于是,长途押运银钱的镖局业务就日益兴盛。晋商从中看出商机,开创了银钱异地汇兑的票号业。甲地交银写票,乙地凭票取银,票号一出,大受欢迎。到后来,连官府的钱粮军饷和官款调拨,也交由山西票号承办。这次中国金融货币流通革命的爆发,诞生了像“日升昌”票号一样的名闻遐迩的晋商金融业代表。
一百多年前,人们已经用“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来形容山西票号了。这句话不光是夸耀票号的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同时说明了票号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万两白银”即使按今天的标准衡量,重量也将近一吨。带着这样重的贵重金属做生意,实在说不上方便、安全。用“一纸之符信遥传”这种汇票方式代替现银往来,不仅方便安全,更重要的是,它使原本凝滞的商业血脉顺畅起来,整个社会的财富随着这种顺畅得以迅速增长。
1904年,山西票号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开设了450家分号,经营的金额高达七、八亿两白银,就连清政府的政府税收很大一部分也都由山西票号汇兑存储,山西票号获得了“汇通天下”、“九州利赖”的名声。
1912年10月30日晚7时许,北京德昌饭店里觥筹交错,22家晋商票号在次设宴招待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酒过数巡,梁启超先生对晋商作了一番具有世界眼光的评论:
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有此历史、有基础、以继续发达的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美国传记作家罗比.尤恩森,在描写宋霭龄于1915年随丈夫孔祥熙荣归故里——山西晋中太谷县的书中,称之为“中国的华尔街”。
其实,以祁县、太谷、平遥为中心的“金三角”,正是当时勿庸置疑的“中国的华尔街”。
文章引用自:http://www.bany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