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一生淡薄名利,不慕虚荣,将全部心智用于学术研究之中。他对于学术研究的个体性特征极为看重,认为这是做真学问的根本所在。他说:“大抵学问
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这句话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学术研究需要有一个相对冷僻、单纯的环境,喧嚣与浮华通常与学术是不相通的。第二,学术研究极具个体性特征,换言之,从根本上讲,学术的继续与发展所依赖的是作为个人的学者的思维创造活动,而非其他。依赖群体力量所进行的学术研究通常适用于常规的、程式化的科研活动。第三,学者应当是“素心人”,不应左顾右盼,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能被世俗功利所迷惑。正如钱先生所言,
读书人实乃“生平寒士,冷板凳命运”。他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第四,真正的学术应是严谨的、规范的,非学界中人不要随意踏入学界而搅乱学术秩序,唯有如此才可保障学术研究的纯洁性。换言之,人云亦云、公共舆论似的所谓学术极少科学特征,其发展已经超出了学术演进的正常轨道,无助于学术的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