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飙车案,起初我并没有关注,并不知道详细的案情,也就没有做任何评论,至于判决也没有看出什么明显的问题。甚至我觉得判三年,对一起以交通肇事定罪的案子来讲也并不是低的刑罚。当然我也认为如果没有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质疑,肇事者如果赔偿100多万的话,也许此案并不一定会判三年实刑。
近来一直有朋友询问我的意见,特别是关于胡斌替身之说,我才开始关注这个案子以及所谓的替身嫌疑问题。经过对多张照片的认真比较,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我所做出的判断是,胡斌并不是替身,但是朋友们没有一个人相信我的判断。一看网上千篇一律的质疑,我也感到非常的疑惑。一来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相信是替身。二来为什么没有权威的部门来解释质疑。替身与否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太容易区分了。可是,甚至在胡斌入狱后还有人在质疑替身,并发来了一些照片的对比,但我还是看到他们就是一个人。只是我觉得问题严重的是为什么大家对社会公共事件总会那么一贯的质疑。
是不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工作方法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不透明,信息不公开,处理具体事情时一般会袒护官员和富人。才导致民众对官人和富人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反感和仇视。
今天胡斌又上电视了,我还是能从他那稚嫩的脸上看到隐藏的比较深的跋扈之气。尽管他说的话很老练,也显得很真诚,但是多看看他的眼神就明白了。也许这正是人们从表面上看出了肇事时的胡斌与审判时的胡斌的形象和气质方面的差异。其实我认为胡斌气质并没有差异,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易觉察而已。
我也曾看到一个原本飞扬跋扈的警察在犯案之际的沮丧、焦虑的表情与平时的完全不同。看人要看他的眼睛,要看他眼睛深处里的灵魂。
胡斌并不是替身,替身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一切都已不再相信,这背后是一种质疑的惯性,对于这种惯性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是及时解释、说明、公开,还是掩盖、控制和打压,这才是我们要认真面对的话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