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2014-10-20 21:21:48)
标签:

文化

教育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13-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在实物观察、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汇总,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

教学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观察一下老师。

正面、侧面、背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引题、板书:看一看(一)。

二、探究新知。

问题一: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练一练。

1.出示主情景图,明确观察位置。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长方体纸箱的? 

2.  独立想象判断。

3.  组织集体交流。

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你是怎样判断的?

站在(  )位置,能看到(  )个面。

问题二: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想一想。

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面有什么不同?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2.看一看。

1)实物观察纸箱,发现:能看到四个面或者更多面的想象是错误的。

     得出: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明确:通过想象、观察、实验得到的判断只是一个猜想,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2)学生在小组内模拟主题图中的情境,站在相应位置轮流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了几个面。

3)说一说。

  讨论:为什么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问题三: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

1.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四名同学分别是在哪个位置观察小熊的,小熊与谁面对面?

2.  出示问题下的四幅图,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3.  集体交流,说说思考过程。

4.  活动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初步感知: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正好是想反的。

质疑:还有没有想要了解的问题?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一练1-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板书: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猜想----验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