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旭明剪报
(2015-02-03 20:32:41)
标签:
情感 |
给王旭明剪报
李克山
三年前,我到北京参加一个有关教学方面的研讨会,有幸结识了语文出版社的王旭明社长,我对他早就有些了解,知道他是著名的新闻发言人,出版过《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再对教育发言》等著作,因此见到他感到很亲切。
当时,我正要出版一本个人的散文集,尚未请人写序言,因此很快想到了王社长,并经朋友预约,于当晚到他的办公室拜会了他。王社长身材颀长,头发向上吹得高高耸起,一丝不乱,衣着很考究,显得心怀锦绣,腹有良谋,潇洒倜傥又不失学者风度。王社长是名人,却一点儿没有名人的架子,沏茶倒茶,和蔼可亲。办公室里一面是书架,摆放着各种图书。进门左侧靠墙的长沙发上堆满报刊,办公桌上的电脑,被各种书籍文件紧紧包围着。我问:“王社长,那么多书看得过来吗?”他笑答:“这些书摆在那里,好像许多高人许多朋友陪伴着我,心里踏实。”他指着书架的一处说:“李老师,这些是我近两年发表的作品。”一个出版社的领导,又有多项社会活动,居然能写这么多文章,我不禁肃然起敬。
看着有他作品的报刊杂志凌乱的样子,我随口问了一句,“王社长,个人作品怎么不剪贴在本上保存起来呢?”他又笑笑说:“一直忙,没时间干那些事。”王社长说忙,并不是托词,他工作起来常常是连轴转,组织编写教材,参加各种会议,以专家身份外出讲课,稍微有一点儿时间都用在写微博、写博客这些事情上面了。熟悉他的朋友告诉我,晚上整座办公楼,只要他在单位,他的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我喜欢剪报,几十年来,每年除了把自己发表的作品精心剪贴在本上,见到自己订阅的报刊上有好的文章,也随手剪下贴在本上。手里剪刀、浆糊、锥子、针线、白纸,一应俱全。面对王社长自己的作品四处堆放,很为他担心不慎遗失,因而产生一种想为他做简报的冲动,并把这个想法脱口说出:“您要是信得过,让我为您做剪报吧!”王社长真是个痛快人,他先是一怔,紧接着说:“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呀!那就拜托老兄啦!”说着动手把自己发表的作品分装两个大纸袋子里,郑重地托付给我,嘴里连说“有劳老兄啦”!眼神里充满谢意。
看到王社长这样忙,请他为我散文集作序的要求差点儿吞咽回去。然而临走时,我还是说出了拜访的目的,并拿出十几篇我的散文代表作。没想到,他欣然应允。……我提着两袋子沉甸甸的报刊,心里默默许愿:愿王旭明手下的作品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我会把为他剪报的事进行到底。
(家父作品,与诸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