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求学记:去他的,标准答案
桂杰
友人送给铁头(5岁5个月)一份幼儿读物,里面有一则关于螃蟹的故事,末了,还出了一道题目。题目本身其实很简单:小朋友,你知道螃蟹为什么会横着走路吗?
答案有三:
A,螃蟹横着走路是因为地磁场和螃蟹自身特殊的关节结构。
B,这只螃蟹是杂技演员,想露一手给小朋友看。
C,横着走路是螃蟹表示出友好的一种方式。
我把题目说完之后,看着躺在我身边的铁头和他爸爸小黑。这边铁头已经大声的开朗的笑了起来,“杂技演员,真有趣,妈妈妈妈,我选杂技演员。”还来不及细细思考,铁头已经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我看看老爸:“你呢?”他认真的想了一下:“肯定是A了,螃蟹特殊关节构造。”老爸说完后,四只眼睛充满期待的看着我。我顺势翻到书本后面,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没有什么可质疑的,是A。
我说:“书上写的是A,但我觉得铁头说的答案也对。”
老爸不解的看着我,“因为书上的答案没有趣味。”我说,“把螃蟹想象成杂技演员,多么富有想象力啊!都可以写到童话中了。”
“是啊!”老爸说着,跑到床下模仿螃蟹横着走路的样子,铁头随即又哈哈大笑起来。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标准答案下长大的,数学,数学有标准答案;历史,历史有标准答案,语文,语文有标准答案,政治,政治更是有标准答案,从小到大,孩子最缺少的就是自由飞翔的思维空间。
我听过的有关标准答案最可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老师:“屋外面的冰,冬天过后融化了变成什么?”
一个学生脱口而出:“变成了春天!”
多么有诗意,多么美好的答案!
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却说:“错!正确答案是变成了水。”
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扼杀了孩子所有的想象力和诗意,让人悲哀且伤心。
我曾经拿着绘画书,要求铁头按照书上的样子画苹果树。铁头一口答应下来,条件是,你不要管我!我放手离开,十几分钟后,一棵漂亮的苹果树送到了我的面前,他画的苹果树在树干的部分很夸张,与绘画书上规规矩矩的画法很不一样,我见了,急忙称赞他说,儿子,真漂亮,你真了不起!
也因此,铁头的家庭美术课,我只有大方向,而不对他具体画的东西进行过细的干预,艺术创本来也没有标准答案!
我希望铁头今后的求学生涯中少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少一些无谓的束缚。
而最好玩的是,我的前同事、现《中国周刊》总编辑助理林天宏的一篇文章《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出现在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林天宏做完该题,对比答案后发现,自己只能得一半分数,于是便在微博上调侃此事:“出题老师果然名不虚传,把作者本人都打败了,幸好我当年没落在你手上。”
见此,不禁心生疑窦:不受标准答案折磨的孩子长大后,终归躲不过高考这一劫啊!

(铁头绘画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