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让中国用欣赏的眼光看日本
桂杰
日本发生了里氏8.8级的地震。灾难被放大之后,我们对于这个国家的关注也再次被放大。来自日本朋友的消息说,地震发生后电视画面也一下子发生了变化,滚动的字幕是:“强震发生,震源正在确认中,请随时注意报导,并准备好收音机。”
随后,除了日本NHK电视台之外,其他的电视频道,无一例外,全部都滚动出同样的内容,有的画面十分生动,用的全是示意图。
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电视播音员报导:“日本国会已经中断了会议,政府进入紧急救援状态,宫城县知事已向政府求援,希望派遣自卫队进入震灾前线。”
在日本的毛丹青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形:“眼下,余震正在发生,海啸已发生,宫城机场被海水浸入,东京全线的列车已停。电视台的播音员戴上了安全帽,一边呼吁大家镇定,一边逐一报导各地发生的受灾现状,所有这些报导的转换从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
即便不在震源附近,但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视报导了解到地震灾情的现状。”
相关报道表明,跟16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做比较,这回地震后的日本人的反应更加成熟,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共媒体的报导。比如:电视直播就是一个例子。刚才日本电视台直播震灾现状时发现一家医院的楼顶上有人求救,于是直升飞机上的女播音员报导了医院的位置,说得很详细,她直接与演播室的东京连线,很快得到了医院的详情,包括医院的规模、设备以及住院人数等等。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通过电视直播对话让人感到现场的紧迫,但同时又是按步就班,目前紧急救援队已靠近了医院。
据相关人士介绍,当年阪神大地震的现场直播中曾经出现过情绪化的镜头,比如直接拍摄失去了亲人的家属,泣不成声,泪水如注,有时甚至连现场的播音员都哽咽了。但专家认为,如此感伤的画面对正处于震灾中的民众来说,无不产生悲凄之情,缺乏使人沉住气的功效。一位日本电视媒体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报导方式后来经由防灾专家的建议,原则上得到了修正,镜头尽量回避撕心裂肺的表情,尤其是震灾中,更多的报导应该集中于事态的发展与进程,而且越细节越好。”
地震是自然灾害,决非人能抗衡,第一时间的到位报导将会减少人员的损失,这是肯定的。
此次日本发生地震,我在网上电视上听到的都是向日本学习的声音,人们救灾如何有序,坐在楼梯上的公民只做两侧而让出过道显得多么有素养,他们面对震灾突发时拿出的公众预案,地震消息发布如何及时等等,就连我外出打出租车,司机们都在和我感叹要向日本学习“国民素质”......
看了这些,我一直在思考,日本和中国的距离有多远,不过是一个海啸的距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