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动不动就教训中国人

(2010-10-18 13:59:23)
标签:

教育

育儿

铁头

情感

家庭

文化

杂谈

别动不动就教训中国人
桂杰

 

    这是文摘类杂志应该很感兴趣的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女士到北欧的一个国家去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一进屋,问候之后,看到了教授五岁的小女儿,这孩子满头金发,极其美丽。这位女士送给她中国礼物,小女孩很有礼貌地微笑道谢。女士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等女儿退走之后,教授严肃地对她说:“你伤害了我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女士非常吃惊。教授于是向她解释: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的,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他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可你夸奖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由此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进入了误区。此外,你还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就会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不过你也不必泪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努力的结果。“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解释。
    一位博友说,初看这个故事有些惊讶,一想很有道理。这体现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我们做不到不让别人夸自己的孩子漂亮,也做不到不夸别人孩子漂亮,但应有这样一种高层次的理念,并尽可能的去实践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因此,他决定不贴女儿的照片。并像那位外国教授一样感慨到:“如果她漂亮那是我和她妈妈的功劳,如果不漂亮那是我和她妈妈的责任,与她本人无关。让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孩子良好品性的养成和内心的成长吧。”
    其实,最初读到这篇故事的时候,我也很认同这种说法,觉得言之有理,但深入分析之后,我觉得这恰恰是“父母本位”至上得出的结论。
    一,对于别人善意的赞美,应该欣然接受。父母可以私下告诉孩子自己的理念,不要为别人的夸奖而骄傲,但没有必要当面拒绝让别人下不来台。实际上,孩子比大人想的要有分辨力。有一次,别人问我四岁的儿子铁头,你这么帅,长得更像爸爸呢,还是更像妈妈?铁头快乐地说:“更像镜子当中的自己呀!”幽了别人一默!多么有智慧啊!   

    二,尽管脸蛋是父母给的,但也与孩子的后天努力有关。孩子即便只有五岁,但一个不爱清洁,不喜欢刷牙的小孩,也许牙齿就会生蛀牙,而一个整天任性地喝可乐而不运动的小孩也许就变成了胖墩。孩子一定要知道,美丽还和自己的修养和努力有关。所以,完全取决于“我和他父亲的遗传基因”是无视孩子本体的存在和努力。
    三,长辈出于喜爱而情不自禁地抚摸了她一下头,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到:“你还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就会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在孩子眼中,显然,父母的朋友是不一样的陌生人,是友善的。而从小让孩子学会与人有礼貌的握手、自然的拥抱,对于孩子的情商发育很有必要。
    但作为成人,从健康的角度出发,看到别人的孩子不要随意亲吻和摸头顶到是需要我们记住的,不管多爱,也要学会克制自己。
    基于上述种种理由,我并不认可这个外国教授的观念,别动不动就要教训中国人,动不动就要求别人道歉,而他才应该为自己的无理向中国人道歉。实际上,这位老外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主动与客人握手。当客人称赞其漂亮的时候,应该表示感谢,同时告诉客人,我的女儿除了漂亮还很懂礼貌,也很优秀,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如果你真的不希望发生类似的场景,应该在客人进门之前和客人交流此事,客人访问你的家,不是去听训斥的,而是带着友好和善去寻找意友好和善意的。在家教的问题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别动不动就对外国人顶礼膜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