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一种称谓致敬

(2010-10-15 00:40:16)
标签:

蓝天野

郑榕

北京人艺

魏书生

王旭明

称谓

文化

向一种称谓致敬
桂杰

 

    今年是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诞辰100周年,得到了一本新书《曹禺自述》,正好可以促使我通过文字更深入的了解曹禺,我好高兴。然而,让我更欣喜的还有这本书的序言,其中有二篇由北京人艺的两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写成,一位是今年83岁的蓝天野,一位是今年86岁高龄的郑榕。为了纪念曹禺,郑榕曾坐着轮椅出现在国图音乐厅参加演出。两位老艺术家都是人艺的老人,都有非凡的艺术造诣。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蓝天野先生在文章后面的署名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兼演员”,而郑榕的署名则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如此朴实而谦卑的称呼真是令人咂摸、惊叹。恰好,该书的编辑是我的熟人,我打电话向他询问,他说,书稿是以前写的,此次是再版,约两位艺术家的稿件很顺利,他们坚持要这样署名,出版社也顺了他们的意,没有写上“著名表演艺术家”这样的名称,尽管这样的称呼对于他们二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定位,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只不过,有的人的定位找得准,让人听了难忘且尊敬;有的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准,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单位有一位领导,外出就餐或者是参加会议的时候,特别重视自己的级别和座次,口头禅是“我可是局级干部......”很多人与他接触之后都对他官本位的思想没有好感,十分不待见,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几个月前,在甘肃兰州,一辆大众轿车和摩托车主在行车过程中发生了纠纷,就在轿车司机与摩托车主理论时,轿车上坐的一名男子很牛的拍着胸脯说,“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局长就可以以强凌弱,就可以蛮不讲理吗?事情曝光这后,这位局长的帽子被摘了下来。
    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一生不断追问的人生命题之一就是:我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去,我是谁?
    著名作家老舍从来不以作家自居,而是把自己称为“写家”,在我看来,这是他的谦卑之语。同样把自己称为写家的,还有著名作家巴金。1984年巴金到香港接受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下飞机后在贵宾室接待记者采访,说:“我不是一个作家,只是写家,甚至连写家也不是,是个老弱的病人。”报载,巴金那真诚而谦逊的话,使香港的传媒和公众深受感动。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平凡而令人感动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准确,从不以出名和高位自居,因此赢得了世人对他们更深刻的爱,以及更深刻的理解。教坛名家魏书生很早就成名并先后做了十三年的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即便走上领导岗位,他最爱听的还是别人喊他老师,在担任局长的同时,他坚持到一线讲课。今年退休时,还在带着课,教着学生。有人问他,何故?魏书生说,我愿意,我快乐,特舒服。我敢说,在更久远的将来,当我们怀念魏书生这三个字时,一定因为他是名师,而不会因为他曾经做过局长。
    一次外出采访,有一个人给我带高帽,喊我主任,我当场表示拒绝,说:“我不是什么李主任,我是记者,请叫我李记者。”还有我的朋友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他写文章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或“作为一名语文工作者”,而有了这样的定位,就自然有了说话的立场。
    我想,无论是演员、写家,还是教师、记者等等,都是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称谓,我们应该用一生的时间去捍卫它,珍爱它,并不遗余力不断地增添它身上的光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