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朗诵名家徐涛老师提点意见

(2010-08-25 11:48:12)
标签:

中山公园

音乐堂

徐涛

姚锡娟

方明

肖雄

杂谈

给朗诵名家徐涛老师提点意见
桂杰

 

    8月23日晚上,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听了一场《中国散文与诗歌经典朗诵会》,朗诵会的表演者是肖雄、雅坤、方明、姚锡娟,徐涛等朗诵名家。朗诵会的上半场以古典诗词为主,《春江花月夜》、《陋室铭》、《岳阳楼记》等等,最精彩的是姚锡娟朗诵的《红楼梦》节选《宝玉探晴雯》,69岁高龄的她不但一字不差的背诵了下来,而且能够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演绎,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朗诵结束后,我的眼中已经储满了泪花。下半场的朗诵演员继续投入着,动情着,把现场观众感染着。朗诵以现代诗和散文为主,诗歌《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沁园春.雪》,还有散文《青春万岁》、《小橘灯》、《非走不可的弯路》等等。
    那一晚,所有朗诵的诗篇都让我们觉得回味无穷,只是徐涛老师在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觉得有点美中不足。由于朗诵者没有背诵下这首诗,所以朗诵的时候,每一句都要低头看剧本,因此,声音常常显得忽高忽低,不能完全做到情绪上的挥洒自如。而更让我觉得不能接受的是,在朗诵著名诗人艾青的这篇名作时,他很随意的添加了许多字,也落下了一些字词。比如,诗歌的原文写到:“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徐涛在朗诵的时候则变成“我是地主的儿子,但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多了一个“但”字后,凭空多了一层转折的意思,这完全是对诗歌原意的篡改。还有下文“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到作者口中就变成了“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的奶之后”,删去了“大堰河”这个重要的指代,如果光从字面上看,吃奶的对象就变成了“地主”。还有“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朗诵者在“同着一手把”后略微做了一个停顿处理,然后把“的”字自作主张给省略了,一下子这句诗的意味整个也给变了。那天晚上,正好我手中有一支笔,从朗诵开始的时候,就顺手做了一些记录,发现徐涛在朗诵的过程中,增字减字之处达几十处。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朗诵大家,朗诵除了要追求意境、韵味、效果,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到尊重原著,不能“加带私货”。因为,朗诵者没有修改作家作品的权力,更不能因为对作品不熟练,在舞台上信口胡说,随意修改。从这个角度上说,“全国演播艺术家”徐涛老师当天晚上的表演太令我失望了。
    其实上,一个作家或诗人对于自己的作品常常是字斟句酌,视为用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别人随意修改一句都难以接受。老舍年轻的时候,文稿常被编辑改动,深感头疼。某次,他把书稿送出版社后,在旁标明:“改我一字,男盗女娼。”老舍的话,虽然说得过了些,但也可足见其对自己作品的珍视。某报社的一位老记者常常告诉我,要把稿件写到这个份上:“编辑一个字都删不动,一个字也加不上去”。在他看来,这是行文的一种境界。
    还记得北京人艺导演任鸣在复排曹禺话剧代表作《日出》的时候,对演员最严格的要求之一就是:“台词要完全按照原著来,一个字也不能改,对于经典我们只能用心膜拜。”我想,这无疑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负责任的艺术态度。
    艺无止境,我希望明年的初秋,还是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的舞台,能够听到一场更为精彩的中国散文与诗歌经典朗诵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