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语文文字标点杂谈 |
“标点符号盲”越来越多
桂杰
我身边的很多老师和长辈都是搞文字工作的,十分讲究标点符号的用法。我的作家父亲本职工作是编辑,对于标点的讲究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上大学的时候,我给他写的家信,他在回信的时候总是会一一列出我上一封信中的错字、别字、标点使用不当之处,甚至指出我文中遣词造句的不妥。我当时觉得父亲太不给面子,还一度有些怨言。“必须通过这种严格的训练,才能培养你严谨的作风!”电话中,父亲谆谆教诲我。他说:“试想,你前去求职,写的求职信满纸错字,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会给别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还有隔壁老王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对助手文字水平的质疑也是从标点符号开始的。“我最恨一逗到底的人,根本就不会断句,逗逗逗逗,最后给你一个句号,逗逗逗逗,最后来个叹号!小学就没有学好语文。”为了标点和错字,老王对助手大为光火,几次坚决要求换人。幸亏秘书不笨,当即痛改前非,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开始注意起来,而且写好文件之后尽量多看几遍,以免出现错字。老王出差的时候,让秘书代拟一个文件,仍然觉得很不放心,短信叮嘱说:“拜托你,千万别有错字,还有标点符号!要不丢人啊!”秘书为此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他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认识到标准符号的重要性!”
有一个大大的“?”,几天后,姑娘的信来了,拆开一看,上面也是一个字没有,只有一个大大的“!”,小伙子当即笑了出来,一桩美事成了!我的一位朋友是位散文家,他特别钟爱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在文章的最后他常常是用省略号做结尾,他总是意味深长地说,给别人一些思索的余地。
看到这样的出版物,我常常在想,也许在未来的网络写作中,标点符号会被这种很网络的表现方式取代,形成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表现手法。但是,毋庸置疑,目前的行政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起草或者拟定各类文件的时候,还是十分讲究标点符号的规范化使用,一个人也许就是因为连标点符号都用不好这个小缺点,而在求职的时候失去机会。另外,标点符号和字词的准确使用代表着一种严谨,代表着一种做事风格,当你看到一篇满纸错字、标点乱用的文件,很多时候,内心就会气不打一处来 ,就会很自然的质疑这个人的办事水平。
标点符号是小,但因此而丢掉饭碗或者在求职的时候丢分可就是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