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五千年因人而灵动

(2009-05-03 21:45:16)
标签:

书法五千年

文化

书法五千年因人而灵动
桂杰

 

    这是一个大部头。很多不喜欢书法或者对于书法根本不感兴趣的人也许会望而却步。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的何学森所著的《书法五千年》是作者的一部心血之作,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书法学博士生,何学森对于书法的热爱与研究已经到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书法五千年》采用了编年体的写作方式,按照书法的发展对于朝代进行划分,共分为先秦书法:甲骨金石简帛书;秦汉三国西晋书法;东晋南朝书法;北朝、隋代书法;唐、五代书法;两宋书法;元明书法,清朝书法等,对于书法的历史从“炎黄大战以及汉字萌生”进行梳理,从仓颉造字的故事开始讲起,一直讲到20世纪初的书法大家。作者就像一个说书人,以轻松简练的言语和精准到位的评述,辅以大量翔实在资料带领读者穿越书法的时空隧道,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感受书法的发展和时代的起承转合。
    这样的神游不是枯燥的学术之游,而是经过了作者独特的梳理并穿插了各个朝代书家的大量历史故掌故,读来让人感觉十分过瘾。书法历史本来是静态的,而高明的作者却如同一位导游,引人走进风景中来,并从中感受到美。
    在作者眼中,书家这个主体是欣赏书法所应该关注的重要因素。书家是该书着眼的主体,各个章节尽量以书家立目,通过书家而把一些书迹、某类书风归拢起来。这样的处理方法尤其在介绍南朝以下书法的时候显得条件成熟了,因为书家们已经有了在所有的书迹(包括碑板)上署名的意识了。除了基本资料外,本书还特意地拈出了一些与书法相关的书家轶闻趣事加以介绍,希望使人物生动活泼,呼之欲出,缩小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而其中所涉及的每件轶事都不是作者自己的杜撰,都是古代典籍或者文人笔迹中记载过的,采用的这些记载多数是可信的或者是能够说明问题的。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是一位书法家,一日他与臣子王僧虔赌书。萧道成问:“你我书法,谁为第一?”王僧虔对:“都算得上是第一:我的书法,臣中第一,陛下书法,帝中第一。”萧道成追问:“我的书法与卿家比如何呢?”王僧虔对:“臣正书第一,草书第三;陛下草书第二,正书第三。臣无第二,陛下无第一。”萧道成哈哈大笑:“简穆爱卿能说会道,心心念念替自己说话,不管你怎么说,我遵从孔圣人所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书中的几段对话把一君一臣两位书家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这样的对话不是正史中的记载,读来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抿嘴一笑,感受那种“通性之真实”。
    当作者把那些书法大家一一还原到本来的历史中去的时候,可以发现他们本来不仅仅是一个个书法家,首先是一个个很全面、很丰满的性情中人。他们往往是天然直截的,真率地表现出他们的天性、本性。在书法上的体现也与此类似,不矫情、不刻意、不拿捏,不做作,自然、自得、自在,发乎本心。穿插书中的书法家轶事和言论对于我们如何效法名家颇有启发:不可故作疏狂,不要强作解人,所谓见贤思齐,是师其心,明其理而不拘泥其迹。
    在介绍书家、书迹的时候,作者还不失时机地对书法理论中人品与书品、神采与形质等等重要命题进行探讨,力图使读者能够从时代、书家、书迹这三个方面对中国书法有所认识。一部《书法五千年》不仅概括了中国书法的数千年历史,还借此将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一些文化范畴连缀起来,开启了一棂窗口,展示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折射了中国五千年的脉络,以及中国文人五千年的心路历程,原本静默的书法五千年因人而灵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