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学大师”文怀沙讲几句话
(2009-02-20 15:52:57)
标签:
文怀沙国学大师历史真相李辉文化 |
到底是谁毁了“国学大师”文怀沙
桂杰
这两天,“国学大师”文怀沙被传记文学作家李辉“拉下马”。那些为尊者讳言的所有内容都在公众的唾沫星子以及好奇的目光中被抖落出来,这种感觉不亚于被扒光了衣服拉出来溜街,尽管文老爷子口口声声说不与之计较,但是这种滋味也不好受。
年龄是假,百岁老人毋须有;被打成右派是假,文革中犯的是流氓罪;国学大师不相称,“楚辞学问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
我的一位同事兼好友在报社的公共留言上看到相关的消息后,给我回复了一个留言:“中国人就好抓别人小辫子,李辉成了老帮派代言人。这完全是文革打杀遗风。有功夫做点对中国文化建设的事才积德,他是吃文化老人饭出的名。就算文怀沙曾是杀人犯,如今他宣传中华文化,不行吗?
还是查出身查历史,不让阿Q革命。说旁人有毛病,先想想自己有没有毛病。”
之后,她还觉得没有说透,又补充了一句:“揪一个快死的老人,可见没得着一点中国文化的德行。”
朋友的话也是一种说法。
而关于“国学大师”这一说法,文怀沙在回答弟子崔自默的提问时候,曾经说过:“我当然不是国学大师,这还用他们问。国学是什么?我不是‘哲人’,我是没辙的人。”
这也使我想起季羡林先生,他曾说过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三顶桂冠指的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称号。老人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由此可见,文怀沙、季羡林对“国学大师”的说法都是很不认同的。但这几年,文化名人和非文化名人中,被冠以“国学大师”名头或者自己带上“国学大师”帽子的人却不少,“国学大师”们出版的著作和图书也越来越多。有到百家讲坛开讲的,有对公众宣讲的,还有对学生教授的,最后的目的无非一个,著书立说,进入出版市场,争取畅销获利。
在文怀沙被炮轰之前,他也曾经被媒体热捧过。2007年10月,由文怀沙主编的大型国学文典《四部文明》丛书出版,共计一万八千二百余卷,一亿四千余万字,被媒体称为“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精髓核心的集大成之作”。此此书共出版1000套,由西安一家文化公司投资出版的,该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声势浩大的全球首发式的时候,抬出的最大招牌就是号称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文怀沙,而且为了造势,该书还斥资在李辉供职的《人民日报》刊登广告,进行宣传。
有人感慨道:“如果李辉的质疑可以得到确认,那文怀沙主持的系列文化工程质量必将得到质疑。”
其实,不管文怀沙的年龄是真是假,学术水平如何,文老爷子是自动还是被动绑架,把文老爷子大张旗鼓抬出来,走向前台,大肆进行宣传的,是搞出版工程的这些人。我佩服李辉的较真精神,但是也同情文老爷子。在商业化的炒作的背后,那些书商是实实在在的获利者,这些很有可能对文化和学术根本不感兴趣的书商,却认认真真的赚了钱,文怀沙此间成了他们最大的商业招牌,也因此,“国学大师”的名号教得越响亮越好,年龄说得越大越好,学问说得越高深越好。
搜索一下文怀沙近几年的新闻,《四部文明》是文怀沙参与的最轰动的眼球事件。也不知道,这套价格不菲的图书如今还剩下多少套没有卖出去?如果文老爷子的光辉形象被毁,书商会不会把李辉推上被告席?
我不了解文老爷子生平和学术的份量到底有几斤几两重。直到今天,我依然从某种角度欣赏文老爷子。
我欣赏的是他“平生只有双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的率真,他说:“美女分美人和佳人两种。美人爱的是英雄,先决条件是身体强壮,而佳人侧重的是男人的头脑。我老了,喜欢我的都是佳人。”这个有过几段婚姻经历的老人,自恋、幽默。
我还欣赏他的率真和伶牙俐齿:“我不生气,如果有人骂我‘狗娘养的’,那我就先照照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狗毛。如果有了,说明是我的问题,如果没有,那我又生什么气呢?!”
我还欣赏这个湖南出生的老顽童为河南人抱打不平:“这几年,国内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做了坏事就往河南人身上推,我心里很难过。河南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源,要了解中国,就要先了解河南,不尊重河南,就是不尊重中国。骂河南的人,就是骂自己的亲娘。”
他还说:“文化人有两种,一种是奴隶,一种是奴才。奴隶有自己的思想,有反抗性,而奴才只会阿谀奉承。司马迁是才高八斗的奴隶,而司马相如、纪晓岚则是才华横溢的奴才。”
……
文怀沙的话真让人听了解渴。其实,从“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风度到放浪不羁的性格,文老爷子都颇有几分魏晋名士的风范,也许这是公众喜爱他的原因吧!有关“历史的真相”,文老爷子不管回不回应,但是他肯定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检点自我、面对真实。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许可以把年龄当成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并相信一个即便是被“拉下马”的老人,也不是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