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客黄河清波诗歌古体诗序言文化 |
分类: 闲情偶寄 |
藏在博客里的诗人和诗
桂杰
黄河清波是我的博友,也是我的诗友。2008年的元旦,44岁的他从河南洛阳第一次来到北京,年过不惑之年第一次进京难免让人惊讶,其实,曾经在企业担任过总经理频繁跑业务的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还出过国,可就是阴错阳差的没有来过北京。
清波这次来京,完全是因为诗歌的感召,他正在酝酿出版一本自己的诗集,此次是专程到北京来和出版方见面沟通,同时,约见我这样一位有缘相识于网络并相交甚笃的博友见上一面。在我相识的博友里面,很多人喜欢写诗,华夏诗民、南山积雪,宁静致远,施哥等都时常有诗歌贴在博上,这里面有很多人偏爱古体诗。
细读了清波的诗歌之后,我觉得他是不动声色的藏在博客里的古体诗高手,对于古体诗的研究和写作造诣颇深,虽然他的古体诗并不是每一首都在平仄上非常工整,但是却写得很有意境,讲究用典。有些人的古体诗如白开水一样,读下来浅显、无味,如同顺口溜,可清波的古体诗却流畅之中饱含韵味,信手拈来之中文采飞扬。
他在《无题(昼梦戏叠己韵四首)》诗的第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诗句:“惯于长夜独作诗,双目微闭春梦至;醒来方知南柯杳,始为青春心便死。”我把他理解为清波在写诗时候惯常的状态,长夜独作诗,诗歌让他的内心安宁而富饶,以致“春梦翩翩”而来。在《无题》的第二首当中他又写到:“少年佯狂好作诗,自为才情纷沓至;老大持家意也拙,身居闹市心却死。”我认为这是清波对待诗歌的态度,有一点痴狂,有一点洒脱,感觉“才情沓至”,自己却“意也拙”。第三首又云:“良夜歌罢好作诗,不尽豪兴滚滚至;放眼明朝阿猫乖,从前难堪纷纷死。”这是面对诗歌他袒露的胸怀,这种胸怀让他对于平庸的日常生活能够有了一些超越,能够在“良夜歌罢”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到了第四首,清波则笔锋一转,写到:“鸾鸣凤和自成诗,艳阳又值春风至;南柯偏循人间意,身肥蓬蒿心不死。”,从“心便死”、“心却死”、“纷纷死”到最后的“心不死”,我认为,这是面对诗歌他发出的宣言,“鸾鸣凤和自成诗”是如此美好的一种境界。
和很多人想通过写诗成名,到处找想找刊物发表诗歌不一样,清波的选择代表了很多爱诗写诗的人,他们把写诗当成了日常生活中一项思想操练,通过诗歌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剖析自己,甚至是解嘲自己的苦痛。
在 和碧霞君《别博寄清波》二首的第一首中,他写到:“春去秋来任由之,幸谢新浪与君识。紫藤园里写痴趣,云水亭畔读慕思。九华山头荡清歌,洛河浦岸飞和诗。流水百年吟不尽,婵娟夜夜扯心丝。”好一个“紫藤园里写痴趣,云水亭畔读慕思。”!这“婵娟夜夜扯心丝”多么令人羡慕和向往,这种境界又有多少人不能抵达和领会。而在与云霞先生的和诗当中,清波又表达了“挽却疏发系明月,留得禅心期知己。”的心境,同时吟出了“唱尽人间大风诗,歌声千里说钟期。”的豪言壮语!
在品读清波的这些古诗时,我久久陶醉其中,为他们你来我往的友情感动,为那些神采飞扬的神来之笔陶醉,为“唱尽人间大风诗”的豪情而激动。其实,和很多爱好一样,诗歌也可以看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嗜好而已,在清波那里,我看到在面对诗歌时,他的那种豪无功利又松弛自然的写作态度,以及把才气和生活糅杂在一起通过诗歌进行蒸馏的美好过程,他的诗歌写作无门无派,没有任何标签,也没有江湖教主的地位。但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创作状态,诗歌还原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诗歌让我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不可言说的那份幸福感,同时还给了我们人生中不敢奢望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诗意。而这些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人到中年的清波长相普通,放到人潮涌动的地方也许会被人流迅速淹没,但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对于诗歌的这份热爱和投入,也许在清波身上多了一份有别于他人的气质,这种东西是什么,我也很难说清楚。
这个集子里面珍存了他几十年创作的诗作,是岁月的珍珠串联起来的诗篇,我想所有能够有幸拿到这本诗集并能够细细品味他的人都能够走进清波的内心,走进一个男人的诗意人生。这是2008年春节前这些寒冷的冬日里,清波以及他的诗让我温暖的理由。和我在京见过一面的清波嘱我为他的诗集写篇序言,我当真,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文字。
以此为序,并祝愿清波的诗心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