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建筑师不该错过奥运良机

(2007-06-22 22:37:46)
标签:

奥运会

建筑师

鸟巢

水立方

国家大剧院

事实

中国建筑师不该错过奥运良机中国建筑师不该错过奥运良机中国建筑师不该错过奥运良机 

中国建筑师不该错过奥运良机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外衣,更是一个城市内在追求的表达。

    曾经听建筑圈的人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国内的一个建筑师参加某国际会议,一位外国同行走过来礼貌性的和众人握手打招呼,当介绍这位设计师时,有人特别强调了一句,北京某建筑就是他的大作,没有想到,对方犹豫了一下却把手缩了回来,用拒绝和他握手的方式表达对他所设计建筑的极端不欣赏。

    这是一个尴尬的时刻。

    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之际,央视新楼、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鸟巢”)与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早些时候的国家大戏院,这一系列建筑,正在把一个全新风格的北京托举到世界的面前。这些耗资巨大、凝结了世人无数期望的建筑是否还会带来新的尴尬,这个问题引人思考。

    奥林匹克宪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及教育融合起来。”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奥运会都是一个巨大的契机,而且,历届奥运会举办国都会借奥运之机展示国家经济实力。不谈奥运,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两国一共建了十多个比赛场馆,这些场馆全部出自他们本国建筑师之手。

    也许,奥运会到来的时候,中国的建筑师会感觉有一点尴尬。北京所有借奥运时机拔地而起的新标志性建筑无一例外都是出自外国人的手笔。

    有人指出,早在为北京2008奥运会设计“鸟巢”之前,“鸟巢”的设计者德梅隆就为德国慕尼黑设计了一个体育场———安联体育场。2006年足球世界杯的第一场比赛就在那里举行,而这两个建筑的设计创作思路和理念比较接近。安联体育场2006年世界杯首场比赛已经亮相全世界。那么,两年后的北京,“鸟巢”拿什么冲击世人的眼球?

    更有消息称,曾经遭遇坍塌事故的法国戴高乐机场的设计者正是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法国人安德鲁。现今的国家大剧院有两个问题不容回避,一是进入剧院要先往地下走,然后才能进入分剧场,而根据中国的建筑传统,似乎只有墓穴才往地下走,另外就是圆球面临的消防问题是个大挑战,这个封闭的圆球如果遭遇火灾该如何紧急疏散是很多人对这个建筑提出的又一个质疑。

    我曾经有幸的看到了在竞标奥运主场馆时,北京建筑设计院的精英团队提出的方案,那个方案提出的也是一个圆球型的设计,设计的最特别之处就是圆球顶端能够像飞碟一样无重力分离升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当时和我介绍这个方案时异常兴奋,他说,依靠中国自己的技术,完全可以创造并实现这一奇观!只可惜凝聚了国内建筑师许多梦想的设计方案在最后一轮的投票中被外国人的方案pk下去了。

    办奥运绝非要和发达国家盲目攀比。从建筑的角度说,办好奥运最主要的一点是结合国情,展现国家魅力,办出民族精神。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结合自己国情,并能够有特色,有新意,那对全世界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将是一个新的贡献。

    事实上,每个国家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定情况和历史,因而奥运会带给每个城市的挑战和机遇也不相同。巴塞罗那在历史上曾经4次申办奥运会,直到1986年才获得成功。但我们所见到的奥运会比赛主场,就是他们在1929年为申办1936年奥运会所建的体育场的基础上改建的,可谓一举多得———既衔接了历史,又节省了大量资金。而澳大利亚为成功举办悉尼奥运会,在悉尼西郊历时七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奥林匹克公园。更为重要的是,留下了“环保建筑”的理念。

    对于在北京这块土地上新生出的“蛋”、“巢”、“立方体”等,我觉得站在现在的历史纬度,光凭借风格,我们恐怕难以判断出他们对未来的影响,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怪胎”还是“经典”。

    但不容置疑的是,奥运会对一个国家来说展示的不仅是蓬勃的经济、发达的科技,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无声的体现。

    因而,我十分赞同马国馨等专家的观点,建筑业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行业,奥运会应该帮助我国的建筑业走向世界,让世界认同中国建筑设计理念,给中国建筑设计师机会,推进其更好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这个最大的机遇我们真不该错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