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那条凡俗的小街
我们现在住的小区东侧通往车站的路上有一条小街,由于是城乡结合部,这条小街窄窄的,路面也不大平整,还拐了几道弯。这条街的街边,一棵老槐树下卖菜的大嫂每天会准时守候着自己的摊位,几处卖羊肉串的小摊一到下午就冒起了青烟,傍晚时分总会有三五个年轻人坐在小板凳上就着啤酒津津有味的吃着,喝着,说着。几个推着三轮车卖水果的显然是我们的熟人,总是和路过的我打招呼,“不给你老公买点苹果!”或“又出去了!”,而那个守着一个小火炉蹲在街边卖油炸臭豆腐干和毛蛋的姑娘,总是一言不发,我们也从来没有打过交道。
这条小街两边的房子都是普通且略显寒酸的平房区,街边能够见到的有理发店、药店、小卖部,小面馆和写着“有房出租”的房屋。
小街的院落里面可以见到几株树,不高,却显得特别打眼,秋天的时候,一户院落里露在外面火红的柿子是整个季节的风景。
以前没有买车子的时候,每天上下班,我们都要从那里走过,脚步匆匆。
说实话,我喜欢从这条街走过的感觉,它凡俗、土气,但是却有人间烟火味道。与那些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遍布超市和专卖店的街道比起来,我更喜欢走过这里。我喜欢看那些到处和城管打着游击,溜到街边卖冰糖葫芦、爆米花、烤红薯的进城农民,他们看上去沧桑淳朴,脸上的表情偶尔也有几分狡黠,但这些人挣的每一毛钱都不容易。感受一座城市,光看那些高楼大厦五彩霓虹是不够,必须要注意这些地方,我喜欢捉摸城市的街道,尤其是这种容易被别人忽略的小街。
我们时不时的来这里消费,没有菜下锅的时候放弃超市来这里救急,还有时犯馋的时候买几根糖葫芦,嘣一锅爆米花拎回家过瘾。买东西的时候,就会和这里的人搅和在一起,有时会拉些家常,渐渐的,他们便知道了我和我先生在哪里工作,我们什么时候生了小孩,什么时候接来的公公婆婆,甚至公公婆婆的相貌也能搞得八九不离十。
有时,我们也在这条小街上起急,一次,小黑给我买了一块烤红薯,卖的人愣说有一斤九两,拿给卖菜的大嫂用手颠了一下就直撇嘴,不动声色的往他的公平秤上一放,发现才一斤半,整整少了四两。明摆着被骗,我们于是立马成了睚眦必报的小人,马上找过去大声叫喊讨公道,直到别人给退了钱陪了不是才罢休。后来,想起这些事,只是觉得挺好玩的,这些小插曲是生活中的味精,有一点很提味。
这条小街离我们的小区太近了,仅仅一墙之隔,似乎无法回避。
我觉得,挨着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听到很多地道的叫卖声,除了骑着三轮拿着扩音喇叭喊着收旧家电的人,以及推着自行车高唱“磨剪子,镪菜刀”的人以外,夏天的早晨,我们总会听到一个苍老而响亮的声音在小街上高声吆喝:“牛干、牛肚、牛头肉勒!”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梦中被这几声吆喝扯醒。
也许,很多年,小街没有了,且被我们遗忘,可我忘不了那一嗓子吆喝声,更忘不了烤羊肉串熟了的时候冒出的又辣又香又膻的那股子烟熏火燎的味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