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掘钻深微洞拓际远—
(2023-02-16 22:19:48)
读书:掘钻深微
《罪与罚》10多天就读完了。从12月15日开始,到12月17日。三天时间读完了459页。我有些不信,所以动笔前又翻看了一下,确实,只用三天时间。
这本《罪与罚》是我在今年6月26日下午在旧书摊买到的。就是新书一本。南方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我在新华书店里也看到了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系列,当中就有这种《罪与罚》。这套书印制得很精美,精装的。这样的书,捧在手上,怎么看都是享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我买了不少,《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群魔》,几乎囊括了他的长篇小说全部。但是我只是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小部分。想起来就有一种负疚感。所以这次看到这么精美的《罪与罚》,就下决心要把它读完。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一名叫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读大三的青年杀害了两位老妇人,围绕这个杀人案件,叙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从犯罪到受到惩罚的过程。小说的奇妙在于,仅仅一个案件,陀斯妥耶夫斯基展示了他非凡的叙事天才。这种叙事并不是如一般悬案小说那样环环相扣,以悬念的设置取胜,而是深入细微地探掘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实施犯罪和杀人后的心理动荡。在我有限的但并不狭窄的阅读视野内,还没有碰到过哪位作家像陀斯妥耶夫斯基对人物心理描摹得如此深微际远。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了人之后,他的内心开始“病”变,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杀人动机具有一种合理的理由,不断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种辩护随着案件侦破的进展,他又开始在不安中陷入深重的纠结。一方面他想掩盖自己的罪行,一方面他又面对侦案人员的试探而陷入难以言说的恐惧与悔罪的境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高超在于,他并没有把这个杀人犯塑造成形象单一的罪犯,而是赋予他多种性格与精神状态。在叙写的过程中,把人物放置在一个灰暗、衰败、痛苦与卑贱的环境氛围中,使人物的思想和精神与俄罗斯那个广阔的特定时代对举起来,残酷的社会现实与犯罪的心理纠缠交融在一起,互织成一个沉闷、迷乱与幻惑情境中。更为奇怪是,如果你一直往下读,会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你似乎也开始产生一种压抑与焦虑。
鲁迅先生对《罪与罚》有过一段评价,“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难忍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罪恶之下的洁白来。”
一个简单的案件,陀斯妥耶夫斯基能够把它敷演成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多的文字,几乎围绕着一个人的心理世界来聚焦,有钻探得那么深微,而界面要显得那么开广,实在让人惊叹。
写于2017-12-27晚21:55——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