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李亚平:中国百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学习、
(2011-07-12 06:26: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摘 |
中国百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学习、生活
|
原文 |
译义、出处 |
1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周易》 |
2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三国志》 |
3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论语》 |
4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论语》 |
5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论语》 |
6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论语》 |
7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论语》 |
8 |
当仁,不让于师。 |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论语》 |
9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论语》 |
10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周易》 |
11 |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
12 |
满招损,谦受益。 |
|
13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14 |
言必信,行必果。 |
|
15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
16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17 |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
18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
19 |
不怨天,不尤人。 |
|
20 |
不迁怒,不贰过。 |
|
21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
22 |
小人之过也必文。 |
|
23 |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
24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
25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
26 |
三思而后行。 |
|
27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
28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
29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
30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
31 |
知耻近乎勇。 |
|
32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
33 |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
34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
35 |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
36 |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
37 |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
38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
39 |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
|
40 |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
|
41 |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
|
42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43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
44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
45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
46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
47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48 |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
|
49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
50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
51 |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
|
52 |
学不可以已。 |
|
53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
54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
55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
56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57 |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
58 |
学而不化,非学也。 |
|
59 |
好学而不贰。 |
|
60 |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
61 |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
|
62 |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
|
63 |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
|
64 |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
|
65 |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
66 |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
67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
68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
69 |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
|
70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
71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
72 |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
|
73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
74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
75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
76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77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78 |
位卑未敢忘国。 |
|
79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
|
80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
|
81 |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
|
82 |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
|
83 |
一寸山河一寸金。 |
|
84 |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
|
85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
86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
87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
88 |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
|
89 |
读书本意在元元。 |
|
90 |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
|
91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
92 |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
|
93 |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
|
94 |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
95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
96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
97 |
见侮而不斗,辱也。 |
|
98 |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
|
99 |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
100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