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精神与草根特色
(2011-03-05 21:58: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1. 坚守机构创始之初的种子理念和精神。“送你一颗果子,只能享用一次;送你一粒种子,可以受用一生”,这是农家女机构18年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我们坚信,农村妇女的发展在于农村妇女自身,在广大的农村妇女中发现妇女骨干,培育妇女种子,并为这些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是农家女矢志不渝的使命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妇女种子们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的农家女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自立自强,创造自主、平等、幸福的生活。
3. 为基层妇女工作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在与广大农村妇女的接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村妇女是一座没有被开采的矿山,她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她们的需求为本,充分相信她们,让她们成为工作的主体。具体做法是: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妇女参与式;由锦上添花的表彰式转变为雪中送炭的帮助式;由轰轰烈烈的运动式转变为扎扎实实的项目式。
4.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是公益组织持续发展的保证。农家女机构是从一本杂志逐步发展起来的公益组织,2001年8月注册成立了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将非营利项目和机构从杂志社剥离出来,自此,《农家女》杂志与农家女中心成了伙伴关系。虽然机构的业务领域和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但管理模式基本没有改变。经过五年的艰难探索,2006年12月26日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理事会正式成立,我本人以多数票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由创办人和秘书长到理事长,这绝不单单是一个职务的转换,我理解这是农家女机构完成了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她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从管理走向治理,由人治走向法治,她预示着“农家女”持续发展有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也预示着农家女事业会有更辉煌的未来。农家女理事会的成立过程,是“农家女”寻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艰难而曲折,但是我们还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她的每一步走得都是坚实的,为公益组织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6.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农家女员工队伍。流动性大是所有公益组织的共同特点,为了满足机构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需求,18年来,机构领导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既注重引进中高端专业人才,又注重培育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农村妇女骨干,使机构人才结构合理化,为机构发展提供人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