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荒是个伪命题?
(2011-02-21 10:02: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评论 |
“今年决定返沪的保姆明显少了。”“‘保姆荒’再现京城从业人员减三成月薪涨数百。””保姆节后不愿返岗珠三角‘保姆荒’蔓延。”本周京沪穗都有关于“保姆荒”的报道,且都强调保姆比往年同期更难找、要价更高。
“保姆荒”和“民工荒”一样,都是从雇主角度建构的社会问题,从劳动者的角度来说,这不但不是问题,反而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他们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有条件拒绝低下劳动了。所谓“保姆荒”的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媒体视角与特定阶层及其利益同构的偏狭。
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实质是优势者以低廉代价将家务劳动转嫁给弱势者特别是妇女,户籍、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则使后者缺少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接受这种转嫁。尽管部分城市妇女因此减轻了负担,但这显然不是一种妇女解放和阶级平等的解决方案,而且理应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理应分担更多家庭责任的男性都被解脱了。然而并没有“公共服务荒”、“男性责任荒”的话题,因为社会问题总是习惯性地指向弱者。
关于“保姆荒”的报道中完全没有保姆的声音。城市主流舆论总是谴责保姆偷懒、耍滑、不安分等等,殊不知这正是她们抵抗不公平安排的方式。没有人该顺从,因此或许“保姆荒“甚至是伪命题:本来就不该有那么多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