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杂志我们做了一个如何保护女孩性权利的专题,因此,我写了这篇“主编心语”。
因为是一个女孩的母亲,因为自己也曾经是过女孩,所以每当看到女孩遭遇性暴力、性侵害的案例,我的心就会莫名的疼痛。试想,如果受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少女时代的我或我的女儿,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答案只有一个,我可能不会是今天的我。
曾经一帮姐妹在一起聊天,说起从小到大我们遇到没遇到过性骚扰事件,令人震惊的是在座的十多个人,竟没有一个人“幸免”。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从同学家回来,我被一个根本不认识的成年男子跟踪,我不敢直接回家,怕他认识了我家之后第二天还会堵我,就绕了好多路想把他甩掉,但他还是不远不近一直跟着。我急中生智躲进一个公厕“避难”。大概过了半个时辰,约莫他已经走了,我便冲出公厕一路疯跑到家,那天真的把我吓惨了,回到家就瘫软得动不了。母亲大大地表扬了我的勇敢机智,但从此不再让我一个人晚上出门。
因为有了这个经历,当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就有意识地从小教育女儿如何防备坏人侵犯。我给她举一个一个例子,让她自己分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还真起了作用。女儿从8岁起就开始一个人乘公交车上下学,一天她放学回来后骄傲地告诉我,她是如何摆脱一个“叔叔”跟踪的。在公交车上,一个男人紧紧靠着她,她就想办法往人多的地方挤,那个男人也跟着她挤,她就在公交车到站时提前下了车,那个男人也跟着下了车。她从前门下车,当车子快启动的时候,又从后门上了车,终于把那个“叔叔”甩到了车下。听了女儿的讲述,我和爱人高兴地把她抱起来,一家人到饭馆庆贺了一番。
现在女儿长大了,我也晋级到奶奶姥姥辈。用小沈阳的话说,眼睛一闭一睁,这辈子就快过去了。令我感到满足的是,这辈子个人和家庭还算平平安安。但对女人和女孩来说,当今社会可并不安全。最近,一连几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案件让我感到格外揪心。贵州习水县5名公职人员公然嫖宿幼女;湖北巴东县修脚妹邓玉娇刺死寻欢官员被定性为“防卫过当”;昆明市两少女家中突然被捕,公安机关竟然以是否为处女来鉴定她们是否卖淫......在这里,我不想评述这些案件本身对女性是不是公平,我是想说,如果家有女孩,我们如何保护她们,如何让她们学会保护自己。为此,这期杂志我们做了一个专题,专门讲述留守女孩的性保护问题。
其实,对农村少女的保护问题我们杂志社十年前已经开始关注了。我们与云南生殖健康研究会合作,2001年出版了《农村少女青春期读本》,去年,这本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再版,配送到“农家书屋”。可以说,撰写这本书我们是下了功夫的。在写书之前,作者走访了昆明市郊的几所中小学,召开了若干场女生男生座谈会,发放了几百张问卷,还对老师、家长进行个别访谈。也就是说,这本书是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它从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入手,把青春期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一一展示出来,并给予具体而温情的指导,它是一本非常好读非常有用的书。书中对性病、艾滋病、怀孕、人流等现代社会问题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将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还有七个章节专门谈如何警惕性骚扰,如何面对性强暴,如何看待贞节和生命等,我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开始的思路是,家有女孩一定要好好保护她们,让她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我后来改变了思路,我认为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自离开母体之后他们就是独立的人,作父母的再强大保护都是有限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而且越早越好。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他们一旦知道了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们的办法比你想象的还多。要知道,我女儿讲的那个故事是在她8岁的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