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不了那群充满自信的女孩儿

(1994-05-17 14:08:09)
分类: 心语

她也是个农村姑娘,16岁的时候,村里传说她和一个男老师好,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毒打了她,而且再也不让她上学了。

忘不了那群充满自信的女孩儿

虽然时间已过去几个月了,但那群充满自信并有着鲜明个性的女孩儿仍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今年元月我去郑州出差,慕名前去采访了由郑州大学教授 李小江女士创办的国际联谊女子学院,这是得到国家教委承认大学本科学历的我国第一所以妇女学教育为主的女子大学。

一进校门,冰心老人题写的真善美三个清秀有力的大字直扑眼帘。52位女大学生分成两个班正在上英语课。德籍女教授叶玛丽博士把课堂气氛调节得非常活跃,在这里看不到一个扭捏作态或说话脸红的女孩,同去的新华社女记者陈雅深有体会地说,她上大学时女生们可没有这么大方,尤其外语课,没把握根本不敢回答问题,总怕别人笑话。这里的女孩胆子真大,哪怕三个单词说错两个也愣敢发言。像这样的学习态度,几年后进步一定大。

李小江院长介绍说,这批学生并非是专门挑选的,因为女子学院刚刚起步,有的学生是在一二志愿没被录取的情况下转来的,而且有近一半是来自县乡中学的农村姑娘。她们都是自费生,我们学院从筹建到开学也没要国家一分钱。从教学内容到学院体制我们都是在边干边进行大胆探索。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孩子进校才三个多月,她们已深深爱上这个集体。

果真如此吗?晚上,我来到教室,和30多个学生进行了座谈。一个叫柴焰的女孩打了头一炮。她说,刚进校的时候,别人问我考上哪个大学了,我不好意思说女子学院,总觉得低人一等。现在不同了,不管向谁介绍,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女院的。我从心里觉得我们女院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流的。在街上我们现在是昂着头走路。

黄磊,一看就是一个善于思索的女孩。她说,入学三个多月,最大的收获不是文化知识的提高,而是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里的老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们首先做到。叶玛丽老师辞去年薪几万美元的工作,和我们一起艰苦创业,这本身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最好的教育。

靳娜、李凌都抢着发言。她们说过去我们不太知道是为谁活着。男孩子喜欢漂亮的淑女,喜欢娇滴滴的乖女孩,我们试图按他们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现在我们明白了,女孩的魅力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内心充实了,活得洒脱而自信。我们现在绝不会为一棵小树而丧失了一片森林。

还有的同学举例说明女子学院的教育是开放型教育,与其他大学相比,她们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搞社会调查,学校只负责开介绍信,其他一切公关活动都靠自己。到亚细亚大酒店搞调查,6个人拿着一封介绍信,起初,站在人家人事部门口没有一个人敢敲门。但到最后,我们就是到总经理的门口也不发怵了。和我们同进大学的高中同学相比,我们显然比他们老练比他们成熟。
不知谁下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这种女性意识的教育提前到高中进行,那么参加高考的女孩子也许会多出好几倍。


听着这群女孩子发自内心的侃侃而谈,我由衷地感到这所女子学院虽然刚刚起步,但前途无量。正如李小江院长所说:妇女教育应列入中国教育的议事日程。与中国其他女子大专院校相比,我们的办学特点是,不仅要培训妇女干部,而且要培养有强烈事业心的妇女,促进她们的成长与进步,为提高妇女的社会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做出贡献。

座谈会开得很晚了,散会后,有个女孩儿拉住我说:谢老师,我想单独和你谈谈,我知道您是为农家姐妹办刊物的,我的经历也许对农家女孩有一定启示。她告诉我,她也是个农村姑娘,16岁的时候,村里传说她和一个男老师好,父亲不问青红皂白毒打了她,而且再也不让她上学了。她不甘心,跑到郑州边打工边学习,再难再苦她也没扔掉书本,5年后她终于考上了女子学院,她让我转告和她同命运的姐妹: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摆脱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要摆脱愚昧。她还告诉我,郑州大学国际联谊女子学院的大门向全社会敞开,有条件自费上大学的农村姐妹,不妨试着考一考,在这里学上几年也许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1994年 第五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