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的课

(2014-12-06 11:39:21)
标签:

时评

教育

历史

文化

健康

分类: 杂文
          周五下午,咱特意跟公司请假去听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关于气象节目背后趣事的课程,可以说荣幸之至,快乐之至啊!
       说实在的,咱因为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见到过许多央视名人,但宋英杰可以算是很杰出,但又很谦卑没有架子的名人了,课后大家都围着他照相,咱看着都有给这宋老师挤趴下的可能,咱没有凑上去照相,这有啥呢?跟宋英杰照个相,你们就美滋滋了,你们就能长生不老啦?咱就对宋英杰讲课的内容反思了好几遍,现在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课程大致内容和咱的一些想法:
       天气预报背后的故事:
       一上来这宋老师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很诙谐啊:
      1、搞气象的和老百姓互相“攻击”,是这样说的,老百姓说“天气预报,胡说八道”,搞气象的说“有本事你来”,哈哈哈,真是这样的!
      2、2011年,当时有个笑话段子,说世界上哪个不靠谱?答案是:CCTV最不靠谱、男人最不靠谱、天气预报最不靠谱。那么宋老师说呢,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只有我宋英杰啦。哈哈哈,真够诙谐的!
       宋老师说,其实这天气预报是在又八分把握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专业发挥了。出现误报错报时怎么办啊?宋老师说了一句话,咱觉得对咱启发很大,那就是:风险独担,风采以及成功的喜悦大家来分享。
      宋老师介绍说在古代有两本书值得借鉴,一本是清代梁xx写的《农后杂摘》(音,待查),一本是唐代李淳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写的《观象完摘》(音,待查)。到时候咱好好研读一下这两本书,方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国内天气预报和国外天气预报想比存在的缺陷:不连续、不量化、不逻辑。国外天气预报实时播报,天气没有变化时翻来覆去总是那么一条儿,国内等要出来前才播报,有事才说事,不连续;中国根据全国河流,主要是黄河、长江和淮河,以它们是否封冻看天气。
      天气预报的历史由来:竺可桢在1926年提出的“气象台职责”是查看当地雨量多少,和历史记录对比多少,尽可能作出说明。国内外气象台大致如此。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因天气出现狂风暴雨,致使侵略舰艇倾覆,所以对天气开始预测。
      地形地貌对天气影响很大,风不流动,气就不清了,也会给气候带来影响。咱这里思考啦:是不是北京的雾霾也有这种情形,当北京刮起强风来,雾霾就不存在了?
      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是因为影响天气的因素太多啦,而天气预报的数据,只能用来预测短时间的天气,一般7天以内,尚属正常,7天以后的天气预报,不准的几率加大——喜欢到各地旅行的各位一定要记住
     天气预报数据积累以后得出的适合北京的几条结论:
     1、降雨天数少,暴雨的几率加大:北京和伦敦的降雨量基本一致,为何伦敦的似乎多于北京,是因为伦敦降雨天数多,平均日降雨量小;北京降雨天数集中在7月的20多天内,每天降雨量大。
     2、春天越来越短,50年的数据表明,北京春天较50年前缩短了半个月。
     再比如重庆,2006年持续高温,2007年持续暴雨,都说明气候多变,灾难越来越多,灾难的严重性越来越加剧。

     课上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了什么叫气团以及对降雨的影响,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的区别、风云一号和二号都是什么作用、威马逊台风、莫拉克台风等等。(宋老师讲的很多咱记了六页,可时间有限,一会儿出去走走,就写在这里)

再讽刺一下与会者中不自觉的吧:
     在场与会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几个满脸横肉的老大妈级人物素质极差,人家在上面讲课,你们难道不知道事先应该把手机调成震动?如果铃声正常还罢了,铃声居然是狗叫?不知道打电话来的人知不知道?如果是咱,咱就跟你绝交。茶歇喝咖啡可以,吃点心也可以,人家让你拿那么多吗?小山似得,没吃过饭啊?亏得还是某银行的高端客户,有没脸啊?有人拿了礼品就走了,你们不贪行不行啊,总之,素质低啊!银行怎么选的客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