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夏元吉二三事

(2014-03-30 19:35:45)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
    明朝户部尚书夏忠靖公原吉,长沙人,德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永乐年间,曾在昆山治水,住在千墩禅寺,没有仆人跟从。乡民数人入寺游观,夏元吉公端坐在室中看书,也没有察觉到他,乱七八糟的坐在他旁边。有人问寺僧:“尚书在哪里呢?”寺僧说:“屋里看书的不就是尚书吗。”老百姓很害怕,奔走相告。
    夏公美食家,喜欢吃猪肝,一天伙夫端上饭菜,见夏公吃完了饭而猪肝丝毫未减,比较诧异。私下里尝了猪肝,才知道盐放的太多,咸的能齁死人。
    杨东里作公《神道碑》,记载了下属玷污了织金的衣物,打碎了他珍爱的砚台,都不生气。都说他有王子明、韩稚圭之气量,不是白说的。

按:
   1、夏元吉:生时,母亲梦见屈原来到房中,于是人们说他是三闾大夫转世。13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生活异常艰难。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教蒙学以贴补家用,获得良好声望。明太祖洪武年间中举,被推荐入太学。适逢明太祖朱元璋挑选太学生充实朝廷,夏原吉被选中抄写文诰。同去的太学生对抄抄写写不感兴趣,在房内嘻笑喧闹,只有夏原吉正襟危坐,一丝不苟地抄写。朱元璋对他十分赏识,破格提拔他担任户部四川司主事,从此,夏原吉在户部任职直到去世。到户部后,他尽职尽责,把复杂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尚书郁新的看重。治水期间,夏原吉亲历亲为,“布衣徒步,昼夜经营,不遑寝食,目为之赤”,有人劝他稍稍休息,他说:“吾自安之,不为倦。”做到了与民同甘共苦,兵民十分感动。后来主持朝政,清查皇宫隐患,解散侍女千余人,释放白莲教起义军三千余,勘察山东灾情,救济十余万流徙贫民,未造成死亡。九华山招安,敢吃人头菜,使匪首降伏,不动干戈,全民安乐。夏原吉尽职尽责,为朝廷聚财、用财。提出“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明史·夏原吉传》)的建议,被朱棣采纳,推之全国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夏原吉主持户部期间,明成祖大赏“靖难”功臣,大封亲藩,屡讨四夷,迁都北京,增置武卫百司,派郑和下西洋等,费用以亿万计,全由夏原吉筹措,经他悉心应之,国用不绌。1421年(永乐十九年)秋,刚刚完成迁都,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的鞑靼。群臣莫敢言,夏原吉进谏道:“此年师出无功,军马储蓄十丧八九,灾眚迭作,内外俱疲。况圣躬少安,尚须调护,乞遣将往征,勿劳车驾。”朱棣听了十分生气,将他下狱,幸亏大臣劝说才幸免。但官职直至仁宗朱高炽即位才复原。夏原吉生活俭朴,廉洁自守。他进谏获罪,家被抄没,家中除皇帝赐钞千贯,仅余布衣、瓦器。他的弟弟到北京看望他,临走时,夏原吉只送给弟弟二石米。1430年(宣德五年),夏原吉去世,被封为太师,晋光禄大夫,谥忠靖。人们建祠立祭怀念他。生前著有《万乘肇基集》、《东归稿》、《夏忠靖公集》等。
    2、韩琦 (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