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哪个银行的二S跳出来说自己年薪20万不够花,据说被网民骂了个半死。20万还说社会底层?那你让年薪5万以下或者10万以下的怎么活?这种人,说是在社会底层,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自豪,使用反语说出自己的自豪。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觉得自己原来年轻的时候生活很美好,也许那时还有理想,也许那时还有追求,不过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别人家吃的比咱好,穿的比咱新,连玩得都很高级。然而我们打拼几十年下来,反而发现成功的时候,为什么反而觉得不幸福了呢?为什么觉得难受了呢?为什么觉得家庭内部矛盾多了呢?我觉得,幸福并不来自你的收入,也不是来自你的资产总和,而是来自你的支出,来自你自定的生活目标,来自你对生活的态度。
第一、幸福来自一个人支出的结构和种类。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是把收入用于最基本的花销,比如:衣服用来遮羞(当然式样要大众化),每天吃饱即可(当然是符合大众口味)等,应该说其消费很有限。在北京生活,看你怎么解决住房、吃饭和应酬了:如果你有固定的住房,吃饭简单化,应酬不多,是可以很幸福了。近来外媒称在北京3000元可以很幸福的生活,不是人家信口一说,而是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生活。我在2012年初开始记账,每天把支出详细记下来。我是一个基本没有应酬的人,每天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然后坐地铁上班,在单位楼下吃早饭,在单位楼下吃中餐,晚上有时到我父母家吃饭,有时自己做饭吃(饭和菜都在早市或者超市购买),每天规律的不得了。花销是什么?基本上是周末到超市买东西和电话费等生活支出,记账后我会发现尽管有时出现在网上购买图书等超常行为,但每月的基本支出不超过1500元。那么假如我一个月挣五万,或者3000元,都和是否幸福无关,相反支出结构就会影响着人的幸福感:如果我吃饭每顿都要下高级馆子,穿衣要名牌(而且数量要多),住要住那种别墅,出门必定开宝马,我就是每月挣五万也还是不够。
第二、幸福来自自定的生活目标
自定的生活目标是一个人生活时对幸福的理解。如果你现在住着一室一厅的房子,每月5000元的收入,你就不要指望自己可以在未来开着宝马,住复式。人可以幻想,不能做梦,更不能白日做梦。一个人可以努力,但是不能努力不看方向。幸福不幸福,关键要看一个人给自己定的是什么目标,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且要看自己能不能达到,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有些时候,物质的反而很难达到,而精神的却可以轻松满足。北京宣武门西北角原来有个饭馆,主营海鲜(我们那时吃海鲜还不象现在这么普遍)。我这个人很奇怪,居然想到那里吃上一顿大虾,刚上班时挣750元,第一个月拿到钱,在那家饭馆门前转呐,转累了就努力推门进去,进去后就看见了人家桌上的大虾和海参,然后就转身扭头出去了,因为心里就是觉得吃一顿很贵。等挣到1000元一个月的时候,还是到门口转悠,最后还是没有吃着,就是觉得人家做的很专业。那里现在是一个地铁站出口,饭店早不见了踪影,然而大虾依旧是我的最爱,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各种烹制大虾的方法。
第三、幸福来自你对生活的态度
生活态度基本原则是:不要形成对他人的坏影响,不要对自己有害(凡事都可以去做,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对你有益)。有的人无意之间发了一笔财(现代生活中比比皆是),就丧失了自我,去追求可以拿钱可以买到的任何东西,吸毒啦,醉酒驾车啦,不经意地把自己的爹和妈(当然还包括干爹和干妈)的职务挂在嘴边啦,其实这些事情对你有益吗?钱很多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丧失真我的时刻,因此,人应该保持真我,保持简单纯朴的生活态度。即使收入很少,你也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