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某个客户,感触颇多.本来是宣传跨境人民币业务去的,本来很成功,忽然客户站起来,给我们介绍一个很精明的南方人,说是他们的经理,是决定我们和这家公司乃至楼上好几家公司业务量的关键人物.见面后,寒暄几句,就转到和我们银行的合作上来了.
我去客户前和其他人不一样,需要事先做大量的准备,有人问:客户业务不是就在哪里吗?有必要准备吗?其实这里边需要我们事先做工作:比如,客户近三年的业务量,有没有关联单位,是否需要联动营销,客户业务存在的问题,客户可能求助什么问题,客户本外币时点余额,在我行办理的业务种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客户,实现营销成功的机率才能很高。
正因为事先做了大量工作,才显得接下来的事情显得有点不合理。对于我们接下来介绍的银行产品,经理几乎都拒绝了,理由居然是:之前的合作并不顺利,银行显然不重视公司发展。具体表现就是有急事时和客户经理无法联系上(打手机不接)。
接触,是连接银企的纽带。在工作中发现,利用节日送去祝福,最能打动客户的心;电话问候,也可以维系客户;保持24小时开机,也可以接到客户的求助,为客户解决问题,是维系客户的最关键的法宝。不接客户电话,不能为客户解决问题,搪塞客户将失去客户业务,上面的例子就是之一。
因此,我要求我自己下周再去拜访一下这个重要客户,至少可以用我的热情去重新争取回这个客户。
加载中,请稍候......